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此期間播出了一部名為《覺醒年代》的影視劇,劇中革命者勇于在黑暗中前行,只為摸索到一條嶄新的救國道路,這部劇一經播出也十分火爆。
在劇中最受大眾喜愛的就是陳延年、陳喬年兄弟二人,他們用傲人的才氣和對革命的忠勇詮釋出了革命者的心中信仰。
劇中除了陳延年兄弟二人以外,父親陳獨秀也被大眾所熟知,而當你了解到他們的故事后,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向他們致敬,回看這段過往,你的內心又有著怎樣的觸動呢?
現如今隨著各種影視劇的播出,大家對近代史的了解也越來越少,比起革命年代劇古偶劇反而更加占據市場和大眾的目光。
在《覺醒年代》這部劇中我們除了了解到陳延年以外,也關注到了他的父親,一位在中國前行路上備受爭議的革命斗爭者。
陳獨秀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者之一,他原本能夠與毛主席等人并駕齊驅,然而卻因為在前行路中的錯誤思想而被開除了黨籍。
直到他離世都沒能再次成為中國共產黨中的一員,雖然他的一生備受爭議,但他對革命的信仰以及對孩子的引領付出卻是巨大的。
陳獨秀一生有三個兒子,兩個都為了革命而犧牲,只剩下小兒子在晚年時為其掃墓、悼念,這樣的結局也令人遺憾與惋惜。
在《覺醒年代》播出的時候不少觀眾就看到陳延年時常與陳獨秀對著干,說話也十分不客氣,而這也都是基于兄弟二人童年的境遇。
陳延年和陳喬年在童年時期極少能夠見到陳獨秀的身影,因為革命的緣故,所以對兄弟二人的關心也是十分缺乏,長此以往,作為哥哥的陳延年對父親就心生了不滿。
陳獨秀對于革命是非常看重的,以至于他不僅忽略了陳延年和陳喬年,就連小兒子陳松年也并沒能得到他太多關注。
陳松年從出生以后就一直在老家生活,唯一能夠見到的家人就是母親和奶奶,陳獨秀為了避免反派分子威脅到自己的家人,因此不僅不回家,20多年連家書都是罕見。
這也證明了參加革命并不是一腔熱血就夠了,要付出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性命還有自己的家庭,比起陳松年常年見不到父親來說,陳延年兄弟二人相對好一些。
在陳松年五歲時,父親就將兩個哥哥接到了身邊,只留下他自己與奶奶、母親生活在鄉下老家,而陳延年在經過馬克思主義的熏陶后也開始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
在這個過程中,陳延年所展現的革命思想遠比父親陳獨秀更加優秀,這也主要是基于他的豐富學識。
因為家境殷實,陳延年在童年時期就曾在私塾就讀,后來又前往了法國留學,在法國他也遇到了同有革命熱血的周總理、蔡和森等人。
這張照片拍攝于1921年,此時在巴黎的照相館內有七名青年相聚在一起,拍攝下了這張珍貴又罕見的照片。
而在這張照片的前排坐著的就是周恩來、陳延年、陳公培,后排站著的四位分別是張申府、陳喬年、趙世炎和蔡和森。
他們的相聚不僅是革命信仰的聚集,更是中國未來的開端,照片中陳延年十分沉穩的端坐在正中,弟弟陳喬年則是有些稚氣,然而在哥哥的帶領下,陳喬年后來也積極投身于革命中,至死不悔。
陳延年從法國留學歸國之后毫不猶豫的加入了革命斗爭,在廣東地區發展壯大共產黨,與同窗好友周總理一起成為了共產黨內廣東區委主席團的其中一員。
不僅如此,陳延年因為個人能力十分突出,加之他的革命信念也十分強烈,所以還被民眾們稱為是“兩廣王”,這不僅僅是對他的贊譽,更是對他功績、能力、付出的認可。
哥哥在廣東地區大展抱負,弟弟陳喬年也毫不遜色,在歸國之后就被組織安排到北京工作,擔任中共北京地委組織部長。
并且還和父親陳獨秀的革命同志李大釗一起組織革命斗爭和共產黨的宣傳工作,李大釗和陳獨秀曾一起領導了五四運動,并且和眾多革命志士一起組建了中國共產黨。
如今兩個兒子都相繼投身于革命這也算是陳獨秀對共產黨的最好回饋,他雖然因為個人問題離開了,但他卻為共產黨培育了兩個優秀的革命工作者。
陳喬年雖說在照片中看著十分稚嫩,但在父兄保護不到的地方他卻也展現出了個人的能力與對革命、組織的忠誠。
他與李大釗一起開辦了北方區委黨校,開始重視工農業的發展,和哥哥一南一北雙管齊下,為共產黨籠絡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革命志士。
然而令世人沒想到的是,兩個兒子在陳獨秀的帶領下開始重視馬克思主義,將民族大義和組織安危放在首位,而他自己卻與共產黨越行越遠。
1923年陳獨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論”,也正因這些激進的話語讓陳獨秀被扣上了“右傾機會主義”的帽子,從那之后高傲的他就與共產黨擦身而過。
曾經他親手創建的政黨,如今卻無法與其再繼續并駕齊驅,這也是他無法挽回的遺憾和損失,而對于他來說兒子對他的批判更是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
對于陳延年和陳喬年來說,他們都是共產黨的一員,忠于革命、忠于黨是畢生的信念,父親的言行舉止已經與曾經的信念所背馳,因此他們也在會議中對父親進行了批判。
雖說那時陳獨秀對兒子也有些許埋怨,他們的關系也逐漸惡化,但是令陳獨秀沒想到的是,自己曾經所說的“不主張共產黨人掌握政權,建立獨立革命武裝”等言語會成為日后兒子的“索命符”。
在蔣介石發動革命政變以后,原本還推崇共產黨不掌握政權的陳獨秀卻沒想到,他所推崇的忍讓國民黨,會讓自己的兒子暴露在危險中。
1927年6月26日,陳延年被國民軍抓捕入獄,面對敵寇的各種酷刑陳延年都不為所動,雖然年紀尚輕,可他對組織的忠誠卻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他的寧死不屈也激怒了國民黨,在同年7月4日就秘密殺害了陳延年,劊子手亂刀殘害了他的生命,死后也沒有留下尸體,反而是直接扔進了黃浦江中,而那一年陳延年才29歲。
哥哥離世以后,陳喬年也是化悲痛為力量,一直積極投身于革命抗戰中不敢停歇,然而這樣一位忠勇的革命志士卻因叛徒的出賣而失去了生命。
在1928年2月16日陳喬年本是主持各區委組織部長的會議,然而唐瑞林的告密讓國民黨得知了會議地址,從而將陳喬年和機關同志一起抓捕入獄。
雖說組織多次營救,然而卻都是以失敗告終,陳喬年和哥哥一樣寧死不屈,用生命去捍衛自己的革命信仰,最終被槍殺于上海楓林橋畔。
而他和哥哥犧牲的地點都是相同的,陳喬年英勇就義的那一年才26歲,大好的青春年華,還有許多未施展的抱負,這樣的結局令人唏噓和遺憾。
對于陳松林來說兩個哥哥的離世已經是致命的打擊,父親也礙于壓力主動脫離了共產黨,剛剛成年的他仿佛一夜之間被這些事情逼著長大。
當他和姐姐陳玉瑩前去收尸時,國民黨遲遲扣押著不讓帶走,因此陳松年并未見到大哥陳延年,而二哥陳喬年的尸體雖說見到了,但是凄慘的模樣讓姐姐陳玉瑩難以承受。
因此在回家后不久就因精神問題撒手人寰,孩子們相繼離世身為母親更是悲痛欲絕,不久后也離開了人世,從那之后原本幸福、人丁興旺的家就只剩下了陳松年和奶奶相依為命。
后來雖說見到了父親,然而陳獨秀此時身體狀況也并不好,僅僅只是交代了幾句話父子二人又再次分別,直到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病逝于江津。
后來因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緣故,陳松年也一直沒能前往墓地祭拜父親,直到1976年,陳松年才前往了父親的墓碑為他掃墓。
通過照片也能看到陳獨秀的墓碑已經非常簡陋了,墓邊的雜草無人打理顯得十分雜亂,墓碑上的字跡也有了明顯的色差。
坐在父親的墓碑前,陳松年的雙眸中也含著熱淚,面對鏡頭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卻因父兄的離世經歷了許多大起大落。
或許在他心中此時委屈、難過和對父兄的思念一樣震耳發聵,陳松年的孤獨更加展現了父兄的革命信仰與熱衷。
陳延年入獄后多次慘遭毒打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都絕不下跪,向世人訴說了何為“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
而陳喬年雖說年紀尚輕,但卻用自己的堅守詮釋了他對于理想的熱衷和對革命的熱愛,雖說陳獨秀后來因為個人原因離開了共產黨,但他曾經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
他們父子三人為中國的付出都是值得世人敬仰的,他們用生命向我們證明革命的未來是繁華大道,中國的未來是海內承平!
參考資料:
麗水婦聯——「幸福麗水幸福家」紅色家書|陳獨秀寫給兒子的信 2021-08-10
上觀新聞——為有犧牲多壯志:陳獨秀和他的兩個烈士兒子2016-05-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