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泠印社的展覽上,我有幸觀賞了三件作品。這些名人留下的手跡,首先傳遞出的是歷史的厚重感和歲月的痕跡,這種感覺往往令人駐足沉思,隨后才是對它們書法藝術的欣賞。
其中一件展品是薛岳將軍親筆所寫的一封信。薛岳作為抗日戰爭中的著名將領,曾指揮戰役殲滅了大量日軍,建立了卓越的功勛。
從這封信的內容可以看出,當時薛岳在臺灣遇到了一場大風天氣,他的朋友寫信來表示關心,于是薛岳回信答謝。他在信中提到:“除了一些屋頂瓦片受損之外,其他一切安好。”
讓我們一起看看閻錫山的這封書信,其中寫道:“應當人定勝天,不可坐以待斃,以此共勉!”從信中的筆跡來看,書寫較為普通,并非閻錫山的最佳作品。閻錫山本人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還有多部著作出版,可以說是一位學者型人物。
他的這四個字寫得相當出色,展現出深厚的藝術功底!筆觸如同錦中藏鐵,既細膩又雄健,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接下來,讓我們欣賞一下蔣經國的書法作品。這是我首次親眼見到他的真跡,與網絡上流傳的照片相比,真是有著天壤之別。
這幅作品雖僅包含幾十個小字,但布局獨特,分為五列書寫。首列有六個字,末列則僅有兩字。整體布局呈現出一種起伏變化的美感,尤其首列的六個字,起始位置異常低矮,令人印象深刻。
其余三列的文字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但在結尾處形成了階梯狀的變化,這種設計別具匠心,令人眼前一亮。不僅整體布局獨具特色,每個字的處理也各具風格。
在作者看來,“介”字的書寫尤為獨特。它不僅與上方的字緊密相連,還被刻意放大,成為整篇作品中最為高大的字。這種夸張的字形打破了常規認知,同時,筆畫中的飛白效果更顯其獨特之處。這反映出作者卓越的控筆能力和運筆技巧。
此外,“介”字的最后一筆原本應為捺筆,但在這里卻變成了反捺,帶有一絲含蓄之美。除了“介”字外,“夏”字的肩部處理也非常引人注目,展現出明顯的右上傾斜。
盡管這幅作品字數不多,但每個字都經過精心設計,展現出獨特的造型美和非凡的氣質。歡迎分享你的看法、見解或心得體會,讓我們共同學習交流,為傳承和弘揚書法藝術作出貢獻。
他的書法作品沉穩而莊重,既傳承了傳統精髓,又獨具個人特色,遠超當今某些中國書法家協會成員。
他筆下的每一個字都極具觀賞性,渾厚有力,入木三分,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借鑒。
也許有朋友會問,為什么從小就練字,寫字依然很丑?近代有兩位知名的書法家是“大器晚成”,說說沈尹默先生和啟功先生的故事。
沈尹默先生在年輕的時候遇到陳獨秀,陳獨秀說:詩很好,字則其俗在骨。陳獨秀的意思是,練錯方向了,還有點諷刺味道。這個對一個人的打擊非常的大吧!之后,沈尹默先生那是更加刻苦的練書法。
趙孟頫日書萬字,而沈尹默先生也流傳著許多刻苦寫字的故事。我們現在也有很多人很喜歡沈尹默的字。
啟功年少時,畫畫多于寫字,畫畫也好于寫字。但是他的畫,自己題字別人就不要了。這個對一個人的打擊非常的大吧!可能是因為這件事,啟功先生,更專注在寫字上,努力學書。最終啟功先生的字,是當今比較具有識別力的字體。
啟功先生和沈尹默先生在年少的時候,他們的字受到質疑。他們都通過努力,刻苦的努力,在之后書壇有一席之地。
如果喜歡練字,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原因,各自受到挫折的事情,各自的苦。堅持下去,才是能進步的基礎條件。希望你能夠堅持練下去。陳獨秀還認為沈尹默練錯方向了,有人認為啟功的字不好看,但是他們卻因此成長了。
耐下性子練,不要把很多事情歸咎到練字上。每天練字,可能會不滿意自己的字。但是絕對不會成為你的負擔。沒有一件事情做好是輕輕松松。寫字不但不會成為你的負擔,沉浸其中,還能夠讓自己心境平和。
因材施教,每個人天賦確實不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人天賦高一些,有些人低一些。做一件事情,判斷好壞成功的依據,也不是根據個人天賦。如上面所說的,沈尹默先生和啟功先生相比。啟功先生的天賦,非常非常的高,比沈尹默高很多。但是,他們各有支持者,也各有反對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