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9點,寶山區區長鄧小冬走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2025夏令熱線·區長訪談”節目。
兩小時的直播中,鄧小冬與主持人共同接聽前方記者與市民來電,第一時間連線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屬地街鎮負責人,回應市民群眾關切。直播一結束,鄧小冬馬上針對“夏令熱線”中市民反映的問題進行實地調研,現場督促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新建廁所惹爭議,有人歡喜有人憂
去年夏令熱線中,寶山區上大路聚豐園小區華女士反映,玖悅星光商場內有公共廁所,但馬路上無引導標識,路人找不到就前往小區如廁,甚至在路上解決,影響小區環境。記者潘越文如今前往現場回訪后發現,雖增設標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華女士表示放置的引導牌還是不夠醒目,希望相關部門予以優化,更好加強管理。
市民曾女士反映,新建的逸仙公園在東西兩側各建了一座公廁,但兩座廁所距離過近,選址不合理。根據記者潘越文實地走訪發現,該公廁正對淞灣路390弄小區公共通道,且緊鄰幼兒園上下學的主要路徑。曾女士表示:“這個廁所的選址不僅影響居民日常生活,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但記者現場的查看有所不同,詢問路過的市民卻對這個公共廁所表示滿意:“之前在馬路上想去洗手間要么回家,要么去最近的地鐵站,不是很方便,現在有了新建公廁還是蠻方便的。”
針對市民反映的問題,淞南鎮鎮長陳陽介紹,逸仙公園西側目前仍處于試運營階段,“考慮到學校以及公園未來將服務周邊商業辦公區域,公廁設置確有必要。”陳鎮長表示,將會同區綠化市容局認真聽取周邊小區“三駕馬車”、學校及市民的意見建議,開展公廁周邊環境美化及優化工作,并且結合居民日常出行動線及學生上下學高峰路徑,科學布置廁所導引指示牌,方便市民使用。
區長鄧小冬在直播中強調,公共服務設施首先是為公眾服務的,公眾的感受和評價是公共服務設施是否合理科學的一個基本標準。“我們要把好事辦好,在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中都要多與公眾溝通,大家共同研究,讓便民設施真正方便群眾。”
夏季夜間經濟升溫
如何破解“煙火氣”與“擾民氣”難題
夏季來臨,夜間經濟升溫的同時,噪聲、油煙等擾民問題也進入高發期。市民阮女士來電反映住在弘基廣場周邊的居民飽受油煙困擾。雖然前期有過治理,情況有所緩解,但是油煙問題依然存在。
大場鎮鎮長魏明介紹,弘基廣場臨近上海大學西門,周邊有學生公寓、居民區,餐飲需求量較大,近些年餐飲商戶已增加到87戶。該區域是近些年大場鎮餐飲油煙整治的重點區域之一。去年以來為了減緩油煙擾民情況,已經對弘基廣場業態準入標準進行了優化,“去年鎮里專門制定了特定區域餐飲服務企業的管理辦法,也對靠近小區的排煙管都進行了統一改造。”同時還取消了廣場北側靠近居民區的餐飲店,并且要求各餐飲店全部加裝油煙凈化裝置。城管和環保部門每月都加強巡查并開展聯合執法,對所有排煙口安裝了實時監控措施。
“對于寶山來講,關于油煙擾民的問題一直是市民投訴的熱點”區長鄧小冬指出,油煙治理需突破“達標即止”的思維。“生態局檢測達標,但市民仍能聞到異味,這是感受度問題。”他認為在常規標準外,增加“市民感受度標準”,通過更優的整治方案讓居民切實感受到環境改善。區生態環境局局長鄭愷補充,寶山區已劃定1200多個餐飲禁區,從源頭限制居民樓周邊餐飲準入,并推動現有區域業態調整,夏季將重點盯防集中投訴區域,確保“煙火氣”不變成“擾民氣”。
未來,寶山區將借鑒滬太路沿線向陽900夜市的成功做法,加強與弘基廣場溝通協調,啟動升級改造計劃。
另外,居住在羅店鎮居民趙女士反映,她居住的老房子與上海東西巷商業有限公司的古戲臺僅隔2米弄堂,戲臺日常唱戲、直播產生的噪聲已困擾她一年多。相關方雖然已經做了一些降噪措施,但趙女士仍表示“聲音依舊刺耳”。
羅店鎮鎮長譚佳巍介紹稱,該場地是去年6月份開始建成投用,來彌補老鎮范圍內商業短板,開業以來確實人氣比較足,但也的確陸續收到市民反饋夜間表演擾民情況。據了解,該表演不是營利行為,而是周邊居民自發組織到臺上去表演的。“我們收到投訴以后,做了相關必要降噪措施。”譚佳巍補充表示,未來羅店鎮將實行不定期回訪,若發現有大音量或者超出限定時間表演的情況,將嚴肅批評與處理,并報送相關執法部門進行處罰。
對此,區長鄧小冬表示:“日常管理要跟上,不要投入一次性設施、對策之后就撒手不管,后續還要深入研究,怎么進一步降低噪聲對擾民的影響。”
百歲老人養老服務停辦引爭議
家住康家村的市民黃女士來電反映,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屬于動遷區域內。家里有104歲婆婆,原本享受政府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今年該服務被停,黃女士說“因為自己是城中村改造釘子戶有關。”
對此,直播中,廟行鎮鎮長金海斌解釋,居家養老服務停辦是因在今年經濟狀況的核對中,發現老人不符合免費服務條件,并沒有與動遷掛鉤。“百歲老人的情況我們特別關注,馬上對接了長護險。如果老人需要居家養老,我們也有政策可以采取收費服務。”
區民政局局長黃一欣補充,居家養老服務補貼每年一審,該老人因經濟不達標被注銷,但百歲老人的其他福利,如老年津貼、每年3次慰問等都是正常保障。
區長鄧小冬在直播中明確,動遷問題與養老服務問題應該分別處置,切實保障高齡老人的基本養老權益不受影響。同時也希望黃女士能支持配合城中村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無論是對城市更新,還是對提升居民生活品質,都是十分重要的舉措,離不開廣大市民的積極配合。“寶山區有200多位百歲老人,對待這些老人就像家里一樣重視,‘家有一老,賽過一寶’,一定要用心照顧好。”
充電設施“卡脖子”引民憂
配套基礎設施短板亟待補齊
居住在南楊家宅村的市民夏先生來電反映,小區內的非機動車充電棚頻繁斷電,“一個月最少出現十幾次”。充電棚電線功率也不足,沒有辦法承載數百輛電動車同時充電,掃碼付費后既沒有充上電也不退款。
寶山區反饋,南楊家宅區域隸屬于友誼路街道,目前區域內共設有4處集中充電場所,提供充電接口總計380個。樁車比約為1:1.58,基本可滿足日常充電需求。
區應急管理局局長沈斌補充:“該地區因為出租屋多、情況復雜,會加快改造。”區長鄧小冬表示,請應急管理局介入,在火災防范、綜合配套上都爭取一步到位。
直播結束后,區應急管理局、吳淞街道、友誼路街道城運中心,吳淞派出所相關人員在南楊家宅召開現場推進會,細化工作措施,推進問題整改。為進一步增加充電設施,寶山區準備引入智能充換電柜2組,結合電池快速更換與高效充電兩種模式,實現互補運行,緩解充電難問題,并約談充電樁的運營商,要求其更換現有的充電設施,確保充電正常。
另外,還有市民游女士反映寶山區吉浦路615弄125-143號充電樁嚴重不足,“充電樁只有3個,后面申請又建了1個,遠遠不夠電動車使用”,導致居民飛線充電現象嚴重。
吉浦路615弄居民區黨工委書記翁強介紹,小區現有非機動車保有量800余輛,按照1:2車充比的標準要求,已配備充電樁460個。但由于小區內部道路大多狹窄,可用于建設非機動車充電樁的場地較少,多為零星分布。
高境鎮方面表示,將加快推進該小區綜合改造。根據前期改造方案,將增設非機動車充電口200個,并一體推動小區道路修繕、車位增設等改造,解決小區停車難、非機動車占位充電等突出問題。另外,還將持續加強飛線充電綜合治理。
區長鄧小冬表示,無論是南楊家宅的充電棚頻繁斷電,還是吉浦路615弄的充電樁不足,都是居民日常生活與基礎設施配套不匹配的突出問題。“這是民生問題一個突出特點,政府一定要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一定要辦扎實。”
編輯:張思源
資料:話匣子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