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后,接手拜登留下來的俄烏沖突爛攤子,剛上臺的特朗普曾夸口說“24小時解決俄烏沖突”。
但普京在電話中直接拒絕其“分階段撤軍”方案,反而要求烏承認克里米亞屬俄、修改憲法不加入北約等條件,讓特朗普顏面掃地。
更打臉的是,普京在通話后立刻發動12輪空襲炸毀烏軍彈藥庫,完全無視特朗普的停火要求。
之后的幾個月里,和談也完全沒有進展。
特朗普于是也背刺普京,威脅50天內如果俄烏未和談,就對俄征收100%關稅,并連帶制裁購買俄石油的國家。
還緊急批準向北約運送大量武器,包括“愛國者”導彈,宣稱“北約將支付費用”。
俄羅斯也放棄了和談的幻想,普京已經下令在60天內發動總攻,目標直指烏東行政邊界。
俄軍集結30萬精銳,并調集13個整編師,彈藥儲備超需求1.5倍。
在蘇梅方向采用“火墻推進”戰術,炮火覆蓋后步兵清剿,已形成16公里包圍圈困住1.2萬烏軍。
波克羅夫斯克方面放棄強攻改包抄,切斷烏軍補給線,欲復刻“庫爾斯克戰役”戰術。
朝鮮運送超1000門火炮以及1200萬發炮彈,占俄軍去年消耗量40%,足夠日均傾瀉6萬發火力。
還有3萬朝鮮士兵即將參戰,均為精銳突擊隊,韓情報顯示其戰斗力遠超此前雇傭兵。
烏軍目前兵力不足、防空體系瀕臨崩潰,日均被摧毀百架無人機,俄軍炮彈庫存已是烏軍15倍。
烏軍傷亡超40萬人,其中死亡4.3萬,受傷37萬,兵員短缺迫使征兵年齡降至18歲。
如果俄軍攻占紅軍村,也就是頓涅茨克-扎波羅熱樞紐,烏東防線將徹底崩潰,澤連斯基可能會被迫談判。
美國考慮向烏提供可打擊莫斯科的遠程導彈如戰斧巡航導彈,俄方警告:此舉將觸發“紅線”,引發對北約直接報復。
歐洲的援助也完全停留在畫餅的階段。
德國提供數百枚導彈,但不是烏克蘭最需要的“金牛座”導彈,英國承諾5000架無人機但連交付日都沒有定,法國宣稱要派5萬志愿兵,但也是停留在了口頭。
照這個形勢繼續發展下去,只要普京下令發動總攻,烏克蘭戰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
俄羅斯已控制烏約18%領土包括克里米亞、烏東四州等資源重地,戰敗后可能進一步吞并頓巴斯、赫爾松等戰略要地,甚至以第聶伯河為界分裂烏克蘭。
黑海出海口被俄控制,烏淪為內陸國,糧食出口命脈被掐斷。
親俄政權或“有限主權政府”上臺,烏失去外交自主權,重大決策需俄首肯。
軍隊規模被強制壓縮,禁止加入北約以及歐盟,俄軍可能會長期駐守烏境內。
烏克蘭東部工業區,戰前GDP40%,現在已經淪為廢墟,農業因黑海封鎖和地雷污染減產50%,國家退化為原始農業國。
烏克蘭還有超過2300億美元的外債,在戰前這個數字僅為227億,需用礦產收益50%償還西方,民眾稅負激增。
1400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其中600萬逃往歐洲,勞動力流失1/3,家庭結構撕裂。
烏克蘭戰敗的影響也不只限于烏克蘭,全世界范圍內都會被波及。
首先肯定是北約信譽崩盤,西方“安全承諾”被證明是空頭支票,波蘭、波羅的海國家瘋狂擴軍甚至要求部署核武器自保。
西方制裁鎖死俄經濟,俄羅斯通脹率已飆至9.5%,俄被迫更依賴中國印度,國際話語權不升反降。
匈牙利等親俄派與波蘭等反俄派矛盾激化,歐盟共同外交名存實亡。
印度、巴西等國會更堅定“中立務實”,拒絕站隊西方,聯合國成了吵架擂臺,以后會更難達成共識了。
俄烏占全球小麥出口30%,俄控制黑海航道后,中東非洲恐斷糧,歐洲面包價格翻倍。
非洲難民潮涌向歐洲,社會負擔雪上加霜。歐洲被迫高價買美國天然氣,制造業成本暴漲,工廠加速搬往亞洲。
俄羅斯吞并領土成功,將顛覆二戰后“主權不可侵犯”的國際規則,摩爾多瓦、格魯吉亞等可能成為下個目標。
烏克蘭無核卻遭入侵,讓全球中小國醒悟,可能新一輪核軍備競賽,伊朗、沙特等可能加速擁核。
可以說,不管俄烏沖突最后以什么樣的形式,什么樣的結局收場,都不意味著這次事件的終結,而是一個新的世界格局拉開的序幕。
這個新的世界會變得更加的動蕩和緊張,小國的生存環境會變得更加艱難。
國土吞并被允許的話,將來世界上可能只會剩下中、俄、印、美、歐五個國家。
參考資料:
1、首爾方面稱朝向俄供應1200萬枚炮彈 朝鮮武器持續輸俄——中華網2025-07-15 09:45:13
2、50天不停火就收100%關稅,特朗普對俄“變臉”,俄烏戰局成燙手山芋——大眾日報2025-07-15 12:4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