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壩口袋公園以自貢東北部地標性古建筑——涼高山張氏節孝坊為核心,改造提升周邊空間,形成了一個以牌坊古道為特色的口袋公園。華燈初上,口袋公園又成為了自貢地區難得的牌坊夜景。
張氏節孝坊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是三多寨第一任寨長李春霖(鹽業世家“李陶淑堂”創始人李振亨之長子,約去世于1863年)的繼室張氏節孝死后,由其子李新墀、新展、新柏報請朝廷準建。張氏節孝坊與涼高山老街內的王氏節孝坊一道被稱為雙牌坊,是自貢東北部的地標性古建筑之一,也是涼高山牌坊群的核心牌坊。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早已記不清探訪涼高山張氏節孝坊的次數,不過欣賞自貢牌坊夜景尚屬首次,特別是升級改造為口袋公園后,更讓人期待華燈初上的牌坊壩口袋公園。
牌坊下的文化牌鐫刻著張氏節孝坊的簡介
張氏節孝坊為三門四柱五樓石牌坊,通高12.5米,通寬8.16米。整個牌坊通體雕刻精美,花鳥蟲獸雕刻得惟妙惟肖,戲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是自貢地區不可多得的精美石刻藝術品。
牌坊柱上為清代書法家范泰衡所書的楹聯,在燈光映襯之下更添一份歷史的厚重感。
站在牌坊明間下方,仰望華燈初上的精美雕刻。
涼高山張氏節孝坊的夾桿抱鼓石共有十座,正面四座,背面四座,側面各有一座。雖然風化損毀比較重,但依然能看出整個雕刻程度相當精美,光影下顯得更有歷史的韻味。
夏日黃昏的藍調天空和暖光映射,明間盤龍雕刻頗有一種威嚴感。
牌坊明間下僅存的一點原汁原味的石板古道
華燈初上的張氏節孝坊,既氣派精致又宏偉典雅,完美詮釋了自貢傳統建筑的魅力。
走進華燈初上的涼高山牌坊壩口袋公園,光影下的張氏節孝坊顯得更加厚重。落日余暉與各種光影暈染出一幅美麗的牌坊夜景,必將成為自貢燊海井路上一道靚麗的歷史風景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