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李文琴 · 主播 | 阿成
在我國的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qū)太平街,有一座歷史悠遠的居所,它就是著名的“賈誼故居”。
賈誼故居被譽為“湖湘文化的源頭”,是長沙的標志性文化遺產(chǎn),同時也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賈誼故居從建立到現(xiàn)在,已有兩千多年,期間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烽煙戰(zhàn)火和谷岸之變,但是在千秋的歲月中,人們卻將這里愛護得很好。
即使遭到意外的毀壞,也很快就得到了修繕和重建。
那么,后人為什么對賈誼故居如此呵護,又如此看重呢?
賈誼到底是個怎樣人?
他的身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走進西漢大才子賈誼的世界。
少年得志,進入仕途
史料對賈誼的家庭背景記載不多,可知的是,他出生于公元前200年,是洛陽人。
從小家境優(yōu)渥,家族顯貴,幼年便刻苦學習,聰慧伶俐,世人都稱其為“賈生”。
從小就天資過人的他,在老師張蒼的悉心教導下,少時就小有成就。
據(jù)史料記載,張蒼是秦朝的一位大儒,精通數(shù)學、財政,而且負責秦朝的宮內文書。
因此,賈誼在求學期間,讀了很多典籍,這也為他最后融合百家學問,打下了基礎。
少年時期的賈誼酷愛屈原的詩作,且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因此寫了不少點評的文章。
此外,他對《詩經(jīng)》和《春秋》也有著很深的見解。
他深入經(jīng)史理解治國之道,讓張蒼大為驚嘆,這也讓年紀輕輕的他在當?shù)芈暶笤搿?/p>
很快他的才華引起河南郡守吳公的注意。
公元前183年,年僅18歲的賈誼被吳公納入幕府,并對他器重有加,吳公有意識將賈誼往仕途方面提拔。
吳公本是治郡的實干派,加上賈誼博覽群書,對政治和歷史的深刻理解,在兩人共同的努力下,河南郡的治安、經(jīng)濟有了明顯好轉,賈誼的名聲因此在當?shù)匾苍桨l(fā)響亮。
公元前179年,由于吳公政績良好,被漢文帝升為廷尉。
而吳公也順勢向漢文帝推薦了賈誼。
至此,賈誼進入宮廷,幾番政論讓漢文帝折服,立即委以“博士”之職,為朝廷保管文獻資料、編撰著述、傳授學問、培養(yǎng)人才。
這時的賈誼僅僅21歲,是所有博士中最年輕的。
沒過多久,由于漢文帝經(jīng)常與博士們商議朝事,賈誼對漢文帝所提的問題對答如流,而且見解獨特可行,漢文帝深感滿意,一年內多次對賈誼破格提拔,直至太中大夫。
由此可以看出,賈誼一路升遷,固然有貴人的力薦,但他的才華能力也是超群出眾的。
雖然年輕,卻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杰出的政治洞察力和思考能力。
被人嫉妒,慘遭貶謫
受任于太中大夫之后,賈誼迅速成為影響漢文帝重要決議的心腹大臣,為漢文帝建言獻策。
在朝廷安定方面,賈誼提出“割地定制,禮治天下”。
他認為諸侯王的叛亂,并不是取決于他們是疏是親,而是取決于其力量的強弱,因此得出“疏者必危,親者必亂”的結論。
在對待北方匈奴的問題上,賈誼認為和親并不能有效制止匈奴侵擾,并提出了儒法相結合的戰(zhàn)略思想,先用和平的手段瓦解匈奴,然后再逐個擊破。
而這,為后來的漢武帝平定匈奴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賈誼提出的這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為西漢王朝的長治久安規(guī)劃出了清晰的方向。
而就在這些方針政策提出的過程中,賈誼寫出了一篇影響了中國古代政界和文學界的政論文章——《過秦論》。
魯迅先生曾評價《過秦論》是:
“沾溉后人,其澤甚遠的‘西漢鴻文’。”
由此可見,當時賈誼的政治遠見之深和文學造詣之高。
然而,由于賈誼想維護漢文帝的權威,和周勃、灌嬰一些老臣發(fā)生了矛盾,不被這些當權派、保守派所容。
而且,當時漢文帝的另一個近身寵臣鄧通也十分忌憚賈誼,所以經(jīng)常在漢文帝面前詆毀他。
外有權臣攻擊,內有鄧通的陷害,再加上漢文帝是由于這些老臣們擁立而登基的,所以不敢得罪他們,進而漸漸疏遠了賈誼。
失去了漢文帝的支持,賈誼在朝廷的地位岌岌可危。
最終,在公元前176年,漢文帝頂不住老臣們的多方施壓,將賈誼貶出了京師,讓其前往長沙,擔任長沙王太傅,也就是長沙王的老師。
“賈長沙”的這個名字就是來源于此。
此時,賈誼雖然依舊貴為一王之師,但是長沙距京師遠隔千里,路途艱難兇險,足見朝中勢力對賈誼的排擠之甚,用心之險。
這一年,賈誼25歲,而這一貶,用去了他3年多的時光。
當賈誼懷著憂郁的心情緩緩抵達長沙時,他站在湘江之畔,想起了100多年前楚國的大詩人、政治家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
而如今自己也慘遭貶謫,觸景生情,心中感慨良深,寫了漢賦名篇《吊屈原賦》,此賦后來成為漢初文壇的重要作品。
在長沙的第三年,有一天,一只貓頭鷹飛入賈誼的住處。
當時民間傳說貓頭鷹乃不祥之鳥。
它的到來,預示著該住宅的主人將命不久矣。
此不祥之兆對當時怏怏不樂的賈誼來說,更是悲痛萬分。
又一漢賦名篇《鵩鳥賦》也因此而誕生。
然而,盡管賈誼從高處跌落到低谷,如此強烈的反差,讓他積極入仕的心情悲憤至極。
但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對朝廷政治的關心。
他上書《諫鑄錢疏》,極力反對吳王等人私自鑄錢,并為此寫了三個極其嚴重的弊端,希望漢文帝采納,可惜未能如愿。
或許是上天對天之驕子有所偏愛,就在空有大志的賈誼隔河相望,惆悵滿懷之時,漢文帝突然想到了他。
公元前173年,漢文帝召賈誼回長安,這時的賈誼29歲,終于結束了被貶生活。
因才華橫溢,再度入宮
賈誼再次回到長安,漢文帝在未央宮祭神的宣室接見了他。
這時,當年的權臣灌嬰已去世,周勃也因罪被驅逐到封地。
按道理,以賈誼的才華應該會再次得到重用。
然而,漢文帝明知賈誼的才學很大,在宣室里,他雖然和賈誼徹夜長談,但是卻不問天下事,反而頻頻問鬼神之事。
所以,大詩人李商隱寫過一首家喻戶曉的詠史絕句《賈生》,詩中寫道: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沒多久,漢文帝便讓賈誼去給他最喜愛的兒子梁王任太傅,這雖然算不上升遷,但也是對賈誼的一種重視。
賈誼任梁王太傅時,雖然人在封地,但是他仍體察政事,居安思危。
多次上書陳述政事。其中著名的《治安策》就寫于這個時候。
在《治安策》中,賈誼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包括朝廷與地方諸侯、北方異族之間的矛盾,以及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改善措施。
而這為后來漢武盛世的出現(xiàn)奠定了思想基礎。
毛主席曾將《治安策》稱作“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認為很值得一看。
此外,在《資治通鑒》中,幾乎全文引用了這篇近七千字的鴻文,足見司馬光對此文的重視。
不得不說,天才級的賈誼對大漢王朝貢獻出了不朽的政治智慧。
不幸的是,公元前169年,梁王入朝時,不小心騎馬摔死了。
責任感極強的賈誼認為自己作為梁王的太傅,卻沒有盡到照顧好梁王的責任,辜負了漢文帝所托,而深感自責,日日哭泣。
之前,有滿腔抱負而不得施展的悲憤,再加上現(xiàn)在的愧疚和悲傷過度,第二年,這位集政治智慧和文學才華于一身的天才便絕食而死,結束了他極短的33年人生。
縱觀賈誼的人生,他的才學是毋庸質疑的,政論也是高瞻遠矚的。
雖然33年人生中,他沒有實現(xiàn)自己治平天下的理想,甚至因氣量不夠,生不逢時,仕途不順而英年早逝。
但是,他那璀璨的文章,深刻的立場,遠見的卓識,留在了每一個讀書人的心中。
而現(xiàn)存的賈誼故居里那些古老的文物,無不訴說著這段厚重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更是承載著賈誼的智慧光芒和教育莘莘學子的重要使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