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被晨霧浸潤的溆浦清晨,七十歲的馬溆陽鋪開宣紙時,或許聽見了屈原涉江時的木槳聲。兩千三百年前的詩人在同一條河流畔寫下“入溆浦余儃徊兮”,而今畫家以沒骨筆法勾勒的蘭草,正沿著紙紋生長出穿越時空的根須。這部《楚辭草木畫譜》像一冊植物版的《天問》,用94幅作品叩擊著經典與當代的共鳴箱。
楚辭中的草木從來不只是植物。東漢楚辭學家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早已點破,那些搖曳在詩句里的江離辟芷,是“善鳥香草以配忠貞”的道德符號。但繪畫的魔力在于,當馬溆陽與胡璇、何飛鴻、許若煒四位畫家以水色沖染花瓣時,被儒家闡釋固化的象征系統突然松動——我們首先看見的是露珠在蕙葉上滾動的姿態,是蘅蕪在暮色中的剪影,是植物作為生命本身的美。這種視覺經驗先于道德訓誡的觀看方式,恰是畫譜最珍貴的現代性突破。
沒骨畫法的選擇本身就像一場美學宣言。當畫家們舍棄勾勒的線條,讓色彩直接在宣紙上呼吸時,他們其實繼承了楚辭“其文約,其辭微”的表現傳統。惲壽平式的暈染技法在此刻成為絕佳的翻譯工具:芍藥花瓣邊緣的水跡,是“紉秋蘭以為佩”的當代詮釋;石綠與赭石在紙面交融的偶然性,暗合了《九歌》中“采芳洲兮杜若”的即興感。那些看似消失的墨線,恰如楚辭中省略的主語,留給觀者填補的空白。
植物學家的介入讓這場藝術實驗更具縱深。當彭曉英、張志飛將“畦留夷與揭車兮”的留夷定位為現代植物學上的芍藥時,古老的道德寓言突然獲得了科學的注腳。畫譜中那些標注著拉丁學名的草木,既是對《楚辭》“名楚物”傳統的延續,又構建起連接《植物志》與《離騷》的奇異通道。讀者在辨認白芷的傘形花序時,不知不覺已走進屈原的象征系統——這種認知的迂回,比直白的說教更為高明。
特別動人的是畫家處理“惡草”的方式。在《楚辭》中作為反派出現的蕭艾,在畫譜里依然獲得公正的描繪。這種超越道德判斷的凝視,或許源于藝術家對植物本身的悲憫。當我們在彩圖中看見菉葹纖細的莖稈頂著露珠時,突然理解了一切隱喻都是人類的強加——草木只是草木,善惡從來在人心。這種認知的解構與重構,正是經典現代轉化的精髓。
畫譜的空間編排暗藏玄機。當《湘君》中的薜荔與《天問》中的枲(大麻)相鄰而居,當《離騷》的木蘭與《招魂》的楓樹隔頁相望,新的互文關系便在紙頁間生長。這種打破原典序列的重組,猶如將楚辭的意象打碎成彩色的馬賽克,讓讀者在拼貼游戲中發現屬于自己的《楚辭》。那個手捧畫冊的年輕人,可能因為愛上一株繪制的杜若而翻開《九歌》,這種由視覺美引發的經典閱讀,比任何說教都更有效。
在技術細節上,畫家們展現了驚人的創造力。為表現“秋蘭兮青青”的質感,他們發明了“積色破墨”的新技法:先用淡墨鋪出葉形,待半干時注入石綠,讓色彩在滲透中形成自然紋理。描繪“芙蓉始發”則采用“撞粉法”,將鈦白粉撞入未干的底色,營造花瓣初綻的嬌嫩。這些技法創新不是炫技,而是對“日月忽其不淹兮”的詩意轉譯——讓材料本身的物性參與敘事。
當代藝術界常討論“傳統的創造性轉化”,而這套畫譜給出了最優雅的答案。當數字繪畫大行其道時,四位畫家堅持用礦物顏料與手工宣紙,這種材料選擇本身就是對“蓀壁兮紫壇”的呼應。但他們又大膽突破傳統花鳥畫的構圖,用近乎抽象的大特寫表現“疏石蘭兮為芳”的局部,讓宋代冊頁的精致與當代攝影的視角奇妙融合。在《少司命》的秋蘭圖中,虛化的背景處理明顯受到電影鏡頭語言的影響,這種跨媒介的嘗試,讓古老意象獲得了年輕的視網膜。
畫譜的教育價值在試讀會上就已顯現。當小學生指著申椒圖問“這是不是我們吃的花椒”,當植物愛好者根據畫譜考證出《山鬼》中的“三秀”就是現代植物學中的靈芝,經典闡釋的民主化便真實發生。特別設計的“草木檔案”板塊,將每種植物的古今稱謂、文學意象、科學屬性并置,構成多維認知的棱鏡。這種編排消解了學術的權威感,允許讀者從美術、文學、植物學任一入口進入,最終抵達對楚辭世界的整體理解。
該畫譜最深刻的啟示或許在于:經典的永生不是通過防腐實現,而是持續參與當代對話。當我們在手機上看完高清細節圖,突然想觸摸真實紙張的紋理時;當00后讀者把畫中的杜若設置成屏保,開始搜索《湘夫人》原文時;當藝術生臨摹這些作品,發現沒骨技法能表現電競海報的炫光效果時——楚辭的基因就在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碰撞中完成遺傳變異。馬溆陽們的工作,就像把屈子當年采摘的香草制成永生花,讓兩千三百年后的我們仍能嗅到那個“悲莫悲兮生別離”的清晨,沅水岸邊的芬芳。
在溆浦的屈原廟前,老藝人至今傳唱著《山鬼》的儺戲。當馬溆陽用畫筆接續這份鄉愁時,她或許沒想到自己參與了一場更宏大的敘事。《楚辭草木畫譜》證明,真正的經典從不怕被重讀、重構甚至誤讀,就像那些被屈原歌詠過的草木,歲歲枯榮,卻永遠等待著新的眼睛來發現其青翠的本相。當科技讓我們與自然愈發疏離,這套畫譜反而成為找回“原生態感知”的媒介——在zoom會議間隙翻看一頁蓀橈蘭旌,或許比任何冥想APP都更能讓我們瞬間返回“采三秀兮於山間”的原始詩意。
作者:吳廣平(本書作者,湖南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湖南省屈原學會副會長,汨羅市屈原學會會長)
《風吹蘭芷 芳華如故:楚辭草木畫譜》
94幅畫作+原文詳解+植物科普
還原楚辭草木形貌 復活“香草美人”
中國畫報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