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兩個輪子能跑多快?有人騎出了高鐵般的速度,有人卻因 飆車”收到罰單。從專業賽場的極限突破到日常馬路的通勤騎行,速度的邊界一直在刷新,但安全的底線永遠不能破。
一、專業領域的速度:從 “風洞數據” 到 “賽道奇跡”
在專業領域,自行車的速度早已突破普通人的想象。2024 年 8 月,荷蘭隊在場地自行車男子團體競速賽中,兩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 —— 預賽騎出 41 秒 191,決賽更是以 40 秒 949 奪冠,換算成時速超過 87 公里,相當于城市快速路上汽車的行駛速度。而在公路極限挑戰中,美國選手丹尼絲在猶他州借助前導車破風,騎出 296 公里 / 小時的時速,這個速度甚至超過了國內高鐵的起步速度。
在頂級賽事中,速度同樣令人驚嘆。2025 年環法自行車賽第 9 賽段,車手們在平路賽道上跑出了 50.013 公里 / 小時的平均時速,相當于每小時騎完半程馬拉松;而下坡高手們更厲害,借助賽道坡度和專業技術,時速能輕松突破 90 公里,過彎時甚至能像賽車一樣利用排水渠借力,被網友戲稱自行車界的速度與激情。
這些速度的背后,是專業訓練、科技裝備和封閉賽道的支撐 —— 車手們穿的氣動騎行服能減少風阻,賽事全程有后勤車護航,賽道更是封閉管控、無社會車輛干擾。
二、日常騎行的速度:別把 “賽場本事” 用到馬路上
專業領域的速度看著過癮,但到了日常騎行中,就得降檔減速。有人覺得專業車手能騎 50 公里,我騎 40 公里也不難—— 確實,不少騎行愛好者在平路沖刺時能摸到 40 公里 / 小時,但這和賽場完全是兩碼事。
馬路上的快,藏著看不見的風險。英國一位騎友在普通公路上騎到 60 公里 / 小時,被交警開出近 7000 元人民幣罰單;國內也常有騎友因在非機動車道飆車被攔停,理由很簡單:非機動車時速超過 15 公里后,剎車距離會大幅增加,遇到突然橫穿馬路的行人或變道的汽車,根本來不及反應。
更關鍵的是,專業賽事有封閉賽道和醫療保障,而日常騎行要面對紅綠燈、外賣車、路邊停靠的汽車 —— 這些突發狀況對反應速度的要求,比賽道高得多。賽道上的高手,到了馬路就得做新手,因為馬路上的風險從不按比賽規則來。
三、速度的終極答案:能控制的才是好速度
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騎車的意義從不是有多快,而是能不能安全、舒服地到達終點。專業選手在賽場追求速度,是因為有全套安全保障;普通人在馬路騎行,戴穩頭盔、控制速度,才是對自己負責。
下次跨上自行車時,不妨想清楚:你要去的是封閉賽道,還是有行人、汽車的普通馬路?如果是后者,就別盯著碼表上的數字,多留意路邊的紅綠燈和斑馬線。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騎車的快樂不是把風甩在身后,而是能安全騎過街角,順便看看新開的花店、傍晚的落日。
記住:兩個輪子能承載速度,更要承載分寸。戴穩頭盔,握緊車把,按路況調整節奏 —— 這樣的騎行,才既自由又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