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7月16日報道:距離7月20日入伏還有數日,上海已經“收獲”了17個高溫日。今天上午,上海中心氣象臺直接拉響了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預計今天的最高氣溫可達37~38℃,需注意防暑降溫。
受高空冷渦后部云系下擺影響,上海今天多云,早晨青浦、金山的局部地區飄了些零星小雨。隨著云雨區南壓,午后到夜里上海天空云量進一步增多,局部地區將出現短時陣雨或雷雨,請大家留意最新的預報預警信息。
市氣象部門預計,周四上海位于副熱帶高壓邊緣,最高氣溫繼續維持在高溫線上下,雨水范圍和強度會升級,局部可能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需加強防范。周五起,上海主要受偏東或東南風影響,又將出現藍天、白云、散裝陣雨隨機切換的天氣。高溫雖得以緩解,但最高氣溫仍有33~34℃,且空氣濕度較大,體感有時還是較為潮濕悶熱的。
不少市民關心,為什么還沒入伏就已經這么熱了?氣象專家介紹,今年高溫出現早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高壓北跳異常偏早,出梅明顯偏早,目前雨帶主要位于北方地區,而江淮流域在副高控制下形成晴熱少雨天氣。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這一次江淮地區的高溫依舊偏多。
今年三伏天會更熱嗎?氣象專家表示,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一般認為,入伏后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但每年高溫具體出現的時間、范圍和強度與三伏天本身沒有直接聯系。今年三伏天可能還是比較熱的,因為現在高溫天越來越延后,夏末到9月初出現高溫也是比較常見的。
越來越熱的夏天會不會成為常態?對此,專家表示,自2010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夏季強高溫屢破記錄,高溫日數呈現顯著增加趨勢,每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濕熱情況差異較大。近十年來,我國高溫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變化趨勢,尤其是高溫和高溫日數不斷變長變多,表現為開始時間提早、結束時間延遲,這樣就造成高溫日數不斷增多,強度也不斷增強,在空間上表現出高溫范圍明顯擴大,尤其是四十度以上極端高溫的范圍在不斷擴大。我國高溫熱浪,受到東亞夏季(風)環流,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南亞高壓的影響,同時還和高緯度環流系統有密切關聯。專家認為,可以說高溫會越來越常見,但具體到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需要開展具體的分析和研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