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臺海局勢因美軍演習與對臺軍援持續升溫,當美國對華關稅戰與盟友“逼宮”同步升級,就在全球目光聚焦中美博弈時,中國悄然完成一項戰略級動作——10萬噸鎳儲備的“無聲備戰”!
這一“無聲的備戰”不僅令西方金融圈措手不及,更讓“工業味精”與“新能源命脈”的雙重資源,成為撬動國際格局的關鍵支點。
當8月1日美國對歐盟加征30%關稅的“經濟絞殺”啟動,中國能否在“海陸并舉”的布局中,守住全球產業鏈的“中國坐標”?
中國的囤鎳行動
從2024年底開始,中國在全球市場悄然發起了一場“囤鎳行動”,在短短的半年時間里,儲備量就突破了10萬噸,2025年前五個月的進口量達到了77654噸,同比猛增近一倍,打破了2019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中方的這個操作可真不是簡單的“撿便宜”,背后可有不少深思熟慮的戰略布局,鎳,作為工業和軍工領域的關鍵金屬,重要性無需多言。
過去幾年,印尼通過中資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瘋狂擴大鎳礦的產量,這導致全球鎳市場的供應大幅增加,結果,鎳價也跌入了谷底,幾乎成了“白菜價”,下跌幅度接近四成,跌至五年低點。
這時候,中國便果斷出手,趁機低價收購大量鎳資源,不僅避免了高價收購的風險,還為自己爭取了戰略主動權,這就像是在股市上精確地“抄底”,給自己在未來的全球資源爭奪戰中贏得了先機。
而背后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省錢,隨著中美緊張局勢的不斷升級,資源逐漸成為兩國博弈的關鍵所在。美國在全球范圍內對中國進行戰略遏制,特別是在資源領域。
作為中國鎳礦主要來源國的菲律賓,近年來頻繁出現美國軍艦的身影,這背后有著美國想通過軍事威懾加強對南海的控制,進而影響中國的資源供應,如果菲律賓在美方壓力下改變對華鎳礦出口政策,中國的鎳供應可能會面臨巨大缺口,后果可想而知。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國家通過一系列嚴厲的經濟制裁,將俄羅斯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打得滿地找牙,中國可不愿步俄羅斯的后塵。
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下,一旦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西方也很可能模仿制裁俄羅斯的模式,通過斷供鎳礦等手段對中國進行經濟封鎖,這無疑會影響中國的工業和軍事發展。
因此,中國的大規模鎳儲備可謂是在為自己打造一副“防御之盾”,一旦供應中斷,這些儲備將幫助中國應對突發局勢,保障國內工業和軍事體系的持續運作,同時為產業調整和轉型爭取時間。
更重要的是,這一操作使得中國在資源領域的博弈中掌握了主動權,成為西方國家的“反擊之矛”,鎳在全球資源市場中的地位可不容小覷,儲備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市場上的話語權。
簡單來說,誰手里有資源,誰就有話語權,現在,中國在鎳的采購上,已經不再是那個只能“隨便挑挑”的小買家了。
尤其是在軍事領域,鎳是不可或缺的戰略金屬,在中美博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一旦局勢升級,軍工產能的穩定運行尤為重要。
中國的鎳儲備,將為軍工企業的生產提供堅實保障,確保軍艦、戰機等關鍵裝備的生產不受供應中斷的影響,提升中國的軍事威懾力。
從這場“囤鎳行動”來看,中國在全球資源的戰略布局上,著實下了一盤大棋,在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能否把握資源供應的主動權,關乎國家的經濟安全、軍事安全乃至未來的國際話語權。
資源運輸網絡
近年來,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復雜變化,海上運輸的風險逐漸加大,中國深刻意識到,單一的運輸方式和供應渠道已經無法應對國內對重要資源。
于是中國的目標就是建立起一個“海陸并舉、多點開花”的立體化運輸體系,確保任何突發情況都不會讓資源供應出現問題。
得益于“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與多個國家加強了合作,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一帶一路”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平臺和機會,通過這個平臺,中國打開了新的資源運輸通道,其中,西伯利亞鐵路便成為了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一個重要紐帶。
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而西伯利亞鐵路不僅運輸量大,而且相對穩定,不受海上局勢影響,因此,俄羅斯的鎳礦等資源可以通過這條鐵路源源不斷地送到中國,穩穩地為中國的資源供應提供保障。
不過,中國的資源運輸可不僅僅依賴鐵路,中亞地區的能源管道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亞擁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甚至是鎳礦資源。
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建設的能源管道,將這些資源高效地輸送到國內,通過管道運輸,不僅能確保資源穩定流入,還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損耗與風險,進一步確保了供應的穩定性。
不僅如此,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也在為資源供應提供堅強后盾,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剛果(金)的卡莫阿-卡庫拉銅礦等都是中國企業控股的礦山,在非洲投資礦山并不僅僅是為了得到資源的優先使用權。
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還參與了礦山的運營管理,大大提升了資源的開采效率和質量,同時,中國在當地建設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港口和鐵路等,確保從礦山開采出來的資源能順利運回中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增強了中國在全球資源領域的控制力。
同時,印尼作為全球鎳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也加大了在鎳礦領域的投資,通過與印尼企業的合作,中國不僅在印尼本地直接獲取了鎳礦資源,還參與了當地的港口與物流設施建設,保證了鎳礦的順利運輸回國。
這種“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方式,大大降低了采購成本,也減少了中間環節,使得資源的運輸更加高效與安全。
這一切的努力最終匯聚成了一個強大的資源運輸網絡,穩固了中國的工業體系,甚至可以稱之為“抗打擊系統”,即便在海上航線遭遇海盜、封鎖等極端情況時,中國依然能夠依靠鐵路、管道等陸路運輸方式,甚至借助海外控股礦山來確保資源供應的穩定。
《“中國正抓緊儲備工業金屬,保證供應鏈安全”》——觀察者網
《10萬噸戰備資源秘密入庫,中國隱藏王牌曝光,西方直呼不可思議》——兵器海陸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