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運動是為了強身健體,可你知道嗎?如果方法不對,運動反而可能變成肺部的 “隱形殺手”。尤其錯誤運動方式,看似平常,卻可能悄悄加速肺部衰竭。
傷肺的四種錯誤運動方式
第一種,在污染環境里 “硬撐” 運動。不少人覺得 “只要動起來就好,在哪兒練都一樣”,于是在馬路邊跑步、在霧霾天跳廣場舞。可你想過嗎?肺部就像身體的 “換氣扇”,運動時呼吸會變快變深,每分鐘吸入的空氣是平時的 5-10 倍。如果這時候周圍飄著汽車尾氣、工地揚塵,那些看不見的 PM2.5、灰塵就會趁機鉆進肺里。仿若向肺中“灌注沙子”一般,歷時既久,肺將愈發“僵固”,換氣之能亦會逐步衰退。比如早上 7 點前的公園,可能還攢著昨晚的汽車尾氣,這時候猛跑半小時,不如在家做套拉伸。
第二種憋氣做力量訓練。舉啞鈴、做平板支撐時,有人覺得 “憋氣更有力”,使勁憋著一口氣發力。但你試試捏著鼻子閉緊嘴,感受一下胸口的壓力?肺部就像個氣球,憋氣時里面的壓力會突然變大,肺泡(就是肺里負責換氣的小氣球)可能被 “撐破”。尤其是平時不怎么運動的人,突然憋著力氣舉重物,很容易讓肺部毛細血管破裂,嚴重的還會咳血。正確的做法是發力時呼氣,放松時吸氣,比如舉啞鈴時 “嘿” 地呼出一口氣,放下時慢慢吸進來。
第三種運動后猛灌冰水。滿頭大汗時,擰開一瓶冰鎮飲料噸噸喝,爽是爽,但肺可能在 “發抖”。運動時肺部一直在高速工作,溫度比平時高,突然被冰水刺激,就像給剛跑完的肺 “潑冷水”,氣管會猛地收縮,輕則咳嗽不止,重則引發氣喘。不如換成溫水,小口小口喝,讓肺慢慢 “降溫”。
第四種全然不顧身體狀態,強行支撐著去運動。比如感冒發燒時,覺得 “出出汗就好了”,裹著厚衣服去跑步;或者前一天沒睡好,還逼自己完成高強度訓練。這時候身體免疫力本來就弱,肺部作為 “呼吸器官”,很容易被病毒、細菌盯上。就像讓生病的士兵還去沖鋒,只會讓肺更累,甚至可能引發肺炎。身體說 “累” 的時候,停下來歇一歇,比硬撐更管用。
怎么讓運動變成肺部的 “保養劑”。
第一,選對時間和地方。早晨別太早,等日出后,植物開始光合作用,空氣里氧氣更多;晚上避開下班高峰,馬路邊汽車尾氣多,不如去公園、湖邊。下雨后也不錯,雨水會把空氣里的灰塵沖掉,這時候運動,肺里吸進去的都是 “干凈空氣”。
第二,運動時好好 “呼吸”。很多人跑步時大口喘氣,其實可以試試 “鼻吸嘴呼”:用鼻子吸氣,讓空氣經過鼻腔過濾一下,再用嘴巴呼氣,呼氣時盡量慢一點,把肺里的 “廢氣” 排干凈。比如跑三步吸一口氣,跑三步呼一口氣,節奏穩了,肺也能慢慢變強壯。
第三,運動后做個 “肺部放松操”。花 5 分鐘,雙手叉腰,慢慢擴胸,同時深吸氣,感受肋骨打開,然后慢慢呼氣,重復 10 次;或者拿個氣球,慢慢吹到最大,再慢慢放氣,每天練 5 分鐘,能鍛煉肺的收縮能力,就像給肺做 “伸展運動”。
肺部“求救”之際,身體會發出哪些信號。
一是頻繁干咳,尤其是運動后咳個不停,休息半小時還沒好,可能是肺在 “抗議”;
二是氣短越來越明顯,以前爬 5 樓不費勁,現在爬 3 樓就喘得厲害,停下來還得大口喘氣;
三是嘴唇、指甲蓋發紫,這可能是肺部換氣不夠,身體缺氧了。出現這些信號,別硬扛,及時去檢查一下,讓肺好好 “歇口氣”。
其實肺部就像個 “嬌氣的氣球”,既需要運動來保持彈性,又經不起瞎折騰。錯誤的運動方式,就像給氣球亂扎孔;而科學的運動,才是給氣球 “補氣”。平時多留意身體的感受,選對方法,讓每一次呼吸都輕松,肺部才能陪我們更久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