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鵬G7以不到20萬元的起售價進軍中大型純電動SUV市場時,整個行業為之震動。這一價格不僅打破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更直接挑戰了特斯拉ModelY和小米YU7等頭部車型的定價策略。20萬元曾是中端SUV市場的分水嶺,如今卻成為高端技術配置的基準線,85%的潛在購車者認為“20萬元應標配800V平臺+2級輔助駕駛”。這一消費理念倒逼車企全面調整產品策略,促使中大型純電動SUV市場進入一場深刻的價值重構。這場變革不僅僅是價格數字的變動,更是汽車產業在技術平權、成本控制和市場競爭等多維度上的全面革新。
01
價格基準線崩塌
中大型純電動SUV市場的價格體系正經歷一場重構。在傳統燃油車時代,車輛定價基本遵循等級制度——尺寸、品牌和配置共同構成了清晰的價格階梯。然而,隨著電動化轉型浪潮涌動,這一傳統規則被徹底顛覆。小鵬G7不足20萬元的定價策略并非孤例,而是標志著一種行業新趨勢:別克E5以14.99萬~16.99萬元的限時一口價入市,并承諾“零自燃”1∶1賠償及三電系統終身質保;星途星際元ET更是以21.98萬~31.98萬元的價格區間,上市首月便斬獲2.6萬輛訂單。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一個事實:20萬元已不再是中大型純電動SUV的入門門檻。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張永偉指出:“電動汽車價格體系的重構本質上是技術平權進程的體現。隨著電池成本下降和智能化技術普及,曾經的高端配置必然走向大眾化市場。未來3年,20萬~30萬元區間將成為技術競爭最激烈的紅海,也是產品力最集中的區間。”這場價格革命背后是成本控制能力的全面提升。隨著電池原材料價格回落、規模化效應顯現以及本土供應鏈的成熟,電動車制造成本持續下降。因此,技術普惠不再僅僅是營銷口號,而是成為現實。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價格體系的重塑反映了汽車產業價值鏈的深度重構。當三電系統和智能駕駛成為核心競爭力,傳統車企在發動機、變速器等領域積累的優勢被大幅削弱,新老勢力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種變革最終將使消費者受益,推動整個產業向更高效、更創新的方向發展。”
02
市場格局重構
中大型純電動SUV市場的價格體系重塑,正引發一場深刻的市場格局變革。傳統的以品牌溢價為基礎的等級制度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以技術價值和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新秩序。在這場變革中,無論是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還是跨界者,都無法置身事外,均需重新調整市場定位和產品策略。
市場數據顯示,5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如今僅剩寶馬X5(參數丨圖片)等少數傳統高端燃油車在苦苦支撐;30萬~50萬元區間則成為理想、問界等新勢力旗艦車型的主戰場;而競爭最為激烈的20萬~30萬元區間,匯集了小鵬G7、深藍S09、問界新M5Ultra等多款實力車型。更引人注目的是,15萬~20萬元區間出現了零跑C16這樣的“破局者”,而15萬元以下市場也開始有產品嘗試向上突破。
深藍汽車首席執行官鄧承浩在深藍S09上市發布會上表示:“20萬元級市場正從‘夠用’向‘精品’轉變。消費者不再僅滿足于簡單的續駛里程數字,而是追求全方位的智能體驗和品質感。這要求車企在控制成本的同時,不斷提升技術含量和用戶體驗。”這場市場重構的核心在于價值標準的轉變。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排量、品牌和豪華配置是定價的主要依據;而在電動化時代,電子電氣架構、智能駕駛水平和充電效率成為新的價值衡量標準。價值標準的轉變,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價格體系的根基。
03
技術普惠進程加速
中大型純電動SUV市場的價格體系重塑不是短期波動,而是標志著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啟。當技術配置而非品牌歷史成為定價主導因素,市場競爭的邏輯也隨之發生根本性改變。未來幾年,這一細分市場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的競爭格局,技術迭代速度加快,消費者受益于更高效的產品創新和更合理的價格體系。
具體來看,未來競爭將圍繞3個關鍵維度展開。其一,智能駕駛體驗:城市NOA功能的交付進度和用戶體驗將成為核心差異化因素。消費者的預期也水漲船高——2級輔助駕駛正在從賣點變為標配,真正影響購買決策的是系統成熟度和使用體驗;其二,補能效率與續駛表現:800V高壓平臺正從高端配置變為市場準入證。同時,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使主流車型CLTC續駛里程普遍突破600km,有效緩解了里程焦慮;其三,座艙體驗與生態整合:車載系統與移動生態的深度融合成為新戰場。高算力芯片支持下的多屏互動、AR-HUD、語音助手等功能,正在重新定義人車交互方式。未來,車輛將不再是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移動智能空間的入口。
市場分化將因價格更加明顯。一方面,以問界M9(46.98萬元起)和理想L9(40萬元起)為代表的高端車型將繼續深耕30萬元以上市場,通過全方位豪華配置和專屬服務維持溢價能力;另一方面,15萬~25萬元區間將成為規模最大的主流市場,匯集了小鵬G7、別克E5、星際元ET等車型,競爭最為激烈。值得注意的是,10萬~15萬元區間正成為新的藍海市場,部分車企開始嘗試通過簡化配置推出“入門級中大型SUV”,進一步降低消費門檻。
隨著技術迭代加速和市場競爭加劇,中大型純電SUV的“合理利潤區間”也將重新定義。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分析稱:“當電動車制造成本持續下降、銷量規模擴大,車企有望在15萬~20萬元價位段實現盈利,這將進一步鞏固價格下探的趨勢。”未來,車企的競爭重點將從單純的價格戰,轉向成本控制能力、技術創新速度和用戶體驗提升等更全面的維度。
中大型純電動SUV市場的價格體系重塑,映射出整個汽車產業百年未有的深刻變革。小鵬G7以不足20萬元的起售價打破市場平衡,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隨著技術普惠進程加速,曾經高高在上的高端配置正快速“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場變革摧毀了舊有的價格等級制度,卻也催生了更健康、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秩序。
文:韓冬 編輯:郭晨 版式:王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