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遇上公益,當熱血聯結生命,一場關于愛與奉獻的科普講座,在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的校園里漾起了溫暖的漣漪。近日,“紅動中原·熱血力量”河南省無償獻血i科普科技志愿服務活動走進校園,用知識搭建理解的橋梁,以溫度點燃學子們的奉獻熱忱,讓無償獻血的正能量在年輕的心田里悄然生長。
活動現場,科普專家站在同學們中間,細細拆解著無償獻血的每一個環節:獻血前該做哪些準備?健康問詢時要如實告知哪些情況?血液檢測背后藏著怎樣的責任?從填寫登記表的細致,到體檢醫生的耐心叮囑,再到檢驗人員對每一份血液的嚴謹把關,每個步驟都被賦予了“守護生命”的重量。那些曾經的陌生與顧慮,在清晰的講解中漸漸消散,同學們眼中的好奇多了幾分篤定——原來,一袋血的旅程,從一開始就寫滿了對生命的敬畏。
互動環節成了最熱鬧的角落。“獻血后會不會影響學習?”“間隔多久能再獻血呀?”“我有點貧血,能參與嗎?”年輕的聲音里滿是躍躍欲試的期待。專家們沒有急著給出答案,而是結合真實案例慢慢道來:健康的身體像一口活水,適量獻血反而能讓“水源”更清澈;兩次獻血的間隔,是身體溫柔的自我調節;而坦誠告知健康狀況,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受血者的守護。解答里沒有生硬的道理,只有對生命規律的尊重,讓同學們明白:無償獻血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帶著科學認知的善意選擇。
“我想試試!”“等周末就去獻血點!”現場不時響起這樣的聲音。一張張年輕的臉龐上,有恍然大悟的釋然,更有想要行動的熱忱。活動結束時,師生們與科普專家并肩合影,鏡頭里的笑容明亮又堅定——這些笑容里,藏著對“奉獻”最鮮活的注解:熱血的溫度,從來都與年齡無關,只與那顆愿意為他人伸出援手的心有關。
這場科普活動,像一粒播撒在校園里的種子。它不僅讓同學們讀懂了無償獻血的科學知識,更讓“愛具體的人”的信念扎了根。(通訊員 韓小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