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話,這波華為Mate 80系列的新爆料,看得我有點上頭。不是因為它多驚艷,而是它真的開始“回歸理性”,卻又不乏“技術狠招”。
簡單來說,這次華為可能終于要做出一臺“真正適合大多數人”的旗艦機了。
先說最炸的:麒麟9030要來了。
作為下一代旗艦芯片,麒麟9030肯定不僅僅是麒麟9000S的簡單升級,更有可能是在制程和AI能力上做出關鍵突破。
結合目前曝光的進展,這顆芯片有望基于最新工藝,同時強化端側AI能力,這也符合華為在鴻蒙6.0上強調“AI原生”的整體思路。
芯片這塊,華為在逆風中堅持自研,這種態度本身就值得點贊。
而除了芯片更強,Mate 80系列這次還放出了另一個信號——影像系統繼續深耕。
這次曝光的新主攝是思特威的SC590XS,5000萬像素國產大底傳感器。
有人會說,國產傳感器能打嗎?但咱換個角度想:華為既然敢用,必然不是盲目上馬。
結合自家的影像算法,比如XMAGE的自然風、質感優化以及超光變多段可變光圈,國產大底主攝未必不能和索尼IMX系掰掰手腕。
再說屏幕設計。Mate 80系列預計全系回歸直屏,并且高配機型會搭載3D結構光人臉識別,這就很有意思了。
在“曲屏美學”和“直屏實用”之間反復橫跳的幾年之后,華為這次回歸直屏,可能更多是出于系統交互和耐用性的考慮。
而在Android陣營普遍“堆料無感”的當下,3D人臉識別+側邊指紋的組合,反而是一種很華為的思路:不拼參數,而是拼實際體驗。
回顧Mate系列的演變,它從來都不是堆配置的那種旗艦。
Mate 40拼的是極限性能,Mate 50上了北斗和可變光圈,Mate 60靠的是芯片回歸和衛星通話,而Mate 80——如果這些爆料屬實,那它代表的,就是一次以體驗為中心的旗艦路線。
其實看這一代的定位,有點像iPhone 12到14之間的演進:從形態創新回到用戶真實需求,哪怕是小升級,也都是圍繞“好用”展開。
尤其值得說的是,3D結構光這件事,已經有幾年沒有國產廠商再做了。
它對成本和系統能力的要求都很高,但它能帶來的不僅是安全的人臉解鎖,更是未來在AI場景下立體識別的基礎。
你看蘋果Vision Pro不就一直圍繞3D感知在做系統聯動?
所以你現在再看,Mate 80系列其實暗藏著很多未來感的伏筆,只是這次沒有用華麗的詞語去包裝,而是藏在了一項項“理性技術”里。
還有一個點我想特別說說:國產影像供應鏈的崛起,真的值得更多關注。
華為敢在旗艦上用思特威大底,意味著國產CMOS不再只是“備胎”角色,而是逐漸有了參與高端市場博弈的能力。這對于整個產業鏈來說,是件里程碑的事。
最后,我們還是得回到那個核心問題:Mate 80系列會是你的菜嗎?
如果你想要一個設計不浮夸、性能夠強、影像靠譜、系統流暢、細節打磨到位的安卓旗艦,那Mate 80可能真的值得等一等。
而如果你更傾向曲面屏、輕量化,或者更激進的折疊屏設計,那這臺“收斂派”Mate,可能不是你的首選。
但換句話說,華為能在如今的環境下,把一款旗艦做到這么平衡、不冒進,我認為,這已經是很強的信號了。
下一場高端旗艦對決,Mate 80系列,怕是要占個主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