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評官博消息,7月16日,人民網網絡評論部發文,以下為全文:
7月15日,山東省臨沂市聯合調查組發布通報稱,該市蘭山區市場監管局在執法辦案過程中存在處罰證據不足、執法程序不當等問題,正在對此事件提級繼續調查。
此前,蘭山區一家餐館在短視頻平臺發布以店內菜品“蛤蟆湯”為主要內容的短視頻。此后,飯店老板收到一份由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告知書。告知書載明,因其發布法律禁止行為的廣告,擬被罰款45萬元。
僅憑一段視頻就要罰45萬元,這對小本經營的餐館來說,不啻“滅店式”罰款。“風刀霜劍嚴相逼”,這種任性執法,令人不寒而栗。
事實證明,此次處罰經不起推敲。正如臨沂市聯合調查組發布的通報所稱:一是處罰證據不足。僅憑當事人發布的視頻照片作出處罰告知,事實不清。二是執法程序不當。當事人提出聽證申請后未按規定組織聽證;在作出不予處罰決定后,未按規定期限送達書面《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
稍加梳理可知,此次執法,“硬傷”不少。因此,撤銷該行政執法行為是理所當然,對五名相關工作人員作出停職處理更是應有之義。但是,仍讓人難言興奮、難掩苦澀。身為執法人員,何以如此任性?在法治政府建設縱深推進的今天,為何仍有執法人員亂來?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破壞營商環境的干部應該追責。此事之所以持續發酵,不僅在于45萬元的天價罰款驚呆了世人,更在于這種處罰違背了中央精神,破壞了營商環境,性質惡劣,后果嚴重。從表面看,當地執法部門針對的只是一家餐館,但打寒噤的則是一眾商家。中央一再強調,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決定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背棄法治原則,脫離法治軌道,該被嚴肅追責問責。具體到此事,五名工作人員雖被停職,但并非終點。有網友擔心,停職是否變成“帶薪式休假”?一鍋“蛤蟆湯”真能嗆到亂作為的工作人員嗎?聯合調查組已表示,“后續將對此事件繼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相信相關人員將受到應有的處理。
“一個地方的發展活力同營商環境密切相關。”優化營商環境是提振社會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后勁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山東不斷暢通政企溝通渠道,致力于優化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聚力打造“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務品牌,更好便利企業群眾生產生活、辦事創業。在這種背景中,出現45萬元的罰款事件,顯得很刺眼。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問責一個警示一片。但愿臨沂這樣的執法“事故”不再出現。公權力是用來維護市場秩序的,而不是用來針對經營者的;是用來凝心聚力促發展的,而不是破壞發展毀信心的。說到底,執法者真正懷揣為發展護航之心,手中權力為市場帶來清朗陽光而非冰冷重壓,才能真正保護經營主體權益,筑牢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根基。
編輯 陳艷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