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考上一所好的學校是無數家長夢寐以求的事情,一旦孩子考上了,那么家長就會想盡辦法給孩子排名。
位于浙江省溫州市,一個18歲的少年因考上了北大,整個村頭到村尾掛滿紅色橫幅,慶祝他考上北大。
同時,紅毯從村口一路鋪到祠堂門前,排場比嫁女兒還大,他的父親花費巨額資金只為讓孩子更有面子,巴不得告訴全世界自己的兒子考上北大了。
這種現象引發了網友的爭議,炫耀自己的孩子考上好學校沒錯,但是過度張揚真的對孩子未來好嗎?
這場慶典,與其說是慶祝,不如說是一場盛大的宣告,在網友拍攝的視頻中,村頭到村尾,掛滿了紅色的橫幅,上面密密麻麻,不光有考生李國耀的名字,還有所有捐錢族親的大名。
車隊開路,清一色的吉利車牌666、888,頭車里坐的是李國耀本人,他胸前戴著大紅花,由族里最德高望重的長輩親自為他開車門,這是族里能給出的最高禮遇。
更夸張的是祠堂外,一條紅毯從村口一路鋪到門前,比嫁女兒的排場還大,六個穿旗袍的女士,合力舉著一面幾米長的錦旗,簇擁著李國耀,走得緩慢而莊重。
路邊圍觀的村民,打著傘,伸長了脖子,像是看一場百年不遇的熱鬧,這場面,很難想象這是在慶祝學生考上北大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祠堂搬遷了。
隨后,李國耀在長輩的指引下,對著列祖列宗的牌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同時李國耀的父親,還在院子里,三十多桌流水席,全族老少也是傾巢出動。
眾人在歡聲笑語中,紛紛慶祝李國耀考上好的學校。
更令人意外的是,李國耀的名字,已經被用紅筆在族譜上重重描過,還要塑封起來,掛在祠堂側墻上。
慶典上,李國耀被請上臺分享經驗,沒有半句豪言壯語,就一句大白話:“多刷題,少玩手機。”臺下掌聲雷動,家長們紛紛將他視為教育孩子的目標。
這句實在話背后,是他早已在物理競賽中拿獎的底氣,更是無數個夜晚里,一道題一道題啃出成果。
在宴席上,母親幾度落淚,她講的不是兒子多聰明,而是那些深夜,兒子在臺燈下刷題,她就在旁邊陪著,這種陪伴,也成為了李國耀成才的基礎。
只會家族的老人紛紛給李國耀禮物,希望他能夠有更好的未來。
李國耀一家的行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他們認為太過于“形式主義”了。
李國耀,一夜之間成了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以及成為家族的榮耀,然而這場慶典真的對李國耀的未來好嗎?
那種無形的壓力,也悄悄壓在身上讓他有一種必須成功的壓力,畢竟人生還很長,考上北大沒有成才的人不在少數,未來一旦李國耀面臨重大危幾時,親戚們會如何看待他。
過度的慶典本質上是一種 "成功綁架",它把 "考上名校" 和 "必須卓越" 劃上絕對等號,卻忽略了成長路上的變量 ,那就是大學只是人生的新起點,而非終點。
網上也有人認為“一個北大而已,至于嗎?”,這些聲音,是現代社會的正常反應,但在溫州這個宗族觀念依然鮮活的村莊里,這場狂歡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分數和學校。
它是在祭拜一種信念:尊重知識,崇拜奮斗,以及對血脈延續、后繼有人的那種最原始的渴望。
這場慶典終將落幕,但它留下的思考不會停止,如何在宗族的榮光與個體的自由之間找到平衡?怎樣的慶祝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尊重 ,是讓他活成家族的旗幟,還是允許他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
或許答案就藏在李國耀那句“多刷題,少玩手機”里,因為真正的榮耀,從來不是紅毯上的瞬間璀璨,而是把每份期待都化作踏實前行的腳步。
畢竟,能定義人生的,從來不是錄取通知書上的學校名字,而是靠自己依然能堅定走向遠方的勇氣。
“考上北大不是終點,也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真正重要的是,無論走多遠,都別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 未來的路還很長,只有卸下 “必須成功” 的枷鎖,才能真正輕裝上陣,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