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的成語典故
天下向來君少而臣多,不能做個良臣,又怎能成為明君? 不能在修養上帶領自己,又怎能帶領別人?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一個主爻。
如何判斷主爻是哪一爻?
以乾卦為例,乾為天,又為君,并且陽爻在初、三、五為當位,因此九五是主爻。
九五在“天人地”的架構中居于天位,又在上卦中位,統領全卦。后代以“九五之尊”描述天子,亦源出于此。
再以坤卦為例,坤為地,又為臣,并且陰爻在二、四、上為當位,因此六二是主爻。
六二在“天人地”里面居于地位,且在下卦中位,是臣的代表,六二是主爻,所以最能展現坤卦的特色。
六二爻辭說:“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意思是直接產生(萬物),遍及四方,廣大無邊,不必刻意修練或學習,無不有利。
坤為地,而大地的特色正是如此。
《坤卦·文言傳》接著發揮這句爻辭的義理,其中有一句話說得精彩: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意指君子以嚴肅態度持守內心的真誠,以正當方式規范言行的表現。做到既嚴肅又正當,德行就不會孤單了。
在爻辭中,“直”是指大地直接產生萬物,現在轉為個人由內而外直接而真誠的心態,再加上“敬”字,表示要嚴肅以對。“方”是指萬物遍及四方,現在轉為個人顯示在外的具體言行,再加上“義”字,表示要合乎正當方式。
做到這兩點,則其成效很“大”,即是“德不孤”,會獲得認同。
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為什么有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得到他人支持?答案還是常說的“人性向善”。只要修德行善,眾人依其本性自然會來支持。
如果沒有得到這樣的支持,就須考慮兩個問題:
一是自認為行善,而別人未必認可;二是果真行善,但別人卻有其他的利害考量。
人有理性,但理性易受誤導及蒙蔽;人有自由,但自由與沖動任性只有一線之隔。
宋朝有些學者喜歡選擇座右銘,用以砥礪自己不斷上進,而“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這句話十分合適。
新書推薦|《傅佩榮講易經》中文簡體版
傅佩榮講易經:詳解易經六十四卦
研究出版社出版
傅佩榮著
定價:198.00元
978-7-5199-1853-8
戳這里,用智慧為人生托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