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沒有哲學?西學東漸以來,就斷斷續續有這方面的爭論??上?,這些爭論中情感多、義理少,核心情感大概是,西方人有的,咱們都有,要說中國沒有哲學,就是貶低了中華文明。
以哲學為窮理、系統說理,中國當然是有哲學的??鬃又v了一套道理,墨子講了一套道理,老子講了一套道理,都是事關華夏文明何去何從的要緊道理。哪套道理是真道理?哪套道理是最要緊的道理?莊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面繼承了某位前賢的大思路,一面要駁斥別家的道理,自然要辨析各種道理,發展出更明確的系統。魏晉玄學辯名析理,宋明儒學格物窮理。至于中國的佛學,我以耳聞之知,敢說它一向長于窮理。
但西方思想史家多認為哲學完完全全是一種西方傳統。哲學是個舶來詞,理應首先由西方思想傳統來界定。不消說,這個傳統極其復雜,但還是能大致指出幾個突出的特點。西方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必然真理,這種探求在西方產生了形而上學、神學、自然科學、邏輯學,并且使得數學在西方文化中一直占有顯赫的地位。與之相連,西方思想長于提供各個特定存在領域的思辨理論。最簡化地說,西方思想營建哲學理論,形成了哲學—科學傳統。
對照以西方思想,中國思想不大在意對必然真理之為必然的論證,不認真建構各存在領域的理論,沒產生邏輯學。
西方人有的,我們也有;萬一我們沒有,就得問我們為什么沒有;這條思路我曾反復質疑。西方思想傳統本來像其他傳統一樣,是個特殊的思想傳統,為什么它有的我們就該有而不是反過來?胡塞爾在《歐洲科學的危機和超驗現象學》中自問:歐洲人自身是否擔負著一個絕對理念,而不是像中國思想或印度思想那樣僅僅是經驗的人類學類型?他自己傾向于回答yes,我傾向于回答no。西方文明近代以來事實上遍及全球,并在很多方面提供了典范,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會問為什么有的東西西方人有而我們沒有。至于西方有絕對理念,這的確是西方的一個特點,但在我看,它是這樣一個特點:西方思想圍繞著絕對理念的觀念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思想傳統,一種特殊的“經驗的人類學類型”。
中國和西方都通過說理達道,差別在于托住道、使得盤道不至于盤空的東西是什么。西方有關于自然的思辨理論,即自然哲學,這一部分卻是中國思想所不關心的。就此而言,中國并沒有西方思想意義上的metaphysics。Metaphysics我們譯作形而上學,這是個很不錯的譯名。但像其他基本概念的譯名一樣,帶來的遮蔽也不少。簡單說,中國沒有自然哲學—物理學,因此就不會有metaphysics,元自然哲學—物理學。但若說中國沒有形而上學,顯然是說不通的,“形而上”本來是個漢語詞嘛。
在中國思想傳統中,盤道極少與物理學相關,它沒有走空,依賴于它與現實政治的聯系。余英時在《朱熹的歷史世界》里問,道學“究竟是屬于哪一類的學問?”他在那本書里,反復強調,他并不想把宋明理學歸結為政治學說,但他的實際取向則相當明顯:盤道窮理寄托于修齊治平。西方漢學家注意到相似的特點。馬愷之說,“中國哲人幾乎從來不重視嚴謹的方法或體系”,中國思想“幾乎沒有任何純粹理論活動的痕跡”,儒家圣人關心的,始終是政教制度問題。
我還愿提到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的一個重要區別。中國一向沒有確立的宗教傳統,于是,中國“哲學”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宗教在西方精神世界中的任務。
(節選自陳嘉映《說理》,標題為選者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