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書
文/劉文佳
我并非出自書香世家,但在我的書柜里卻藏有一本能讓我家熠熠生輝的書。它是一本線裝的《詩經》,素色的封面,泛黃的紙頁上斑駁著豎排的繁體漢字。那是二十年前爸爸送我的。
二十年前,我家的家境很一般,爸爸只不過是南桐礦業公司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工人,他掙的錢,不僅要養活我們全家,還要供我和哥哥上學以及體弱多病的奶奶的醫藥費。所以,能為我買一本幾十塊錢的書,對我家來說,也算是一種小小的奢侈了。爸爸不認為這是浪費,他覺得我愛學習、喜歡看書是好事,他就該支持我,也應該給我買。所以,在給我買書這件事上,他從來都很支持和舍得。
從爸爸手中接過《詩經》的那天,我的心里是驚喜的。那時的我在念中學,雖然還未涉世,但憑直覺我能嗅出這本書散發的迷人氣息。靠一邊翻閱字典查找繁體字對應的簡化字,我一首一首地讀完了這本“厚重”的《詩經》,并且能背誦里面大量的篇目。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喜歡上了這本書,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了寫詩。只是在讀完《詩經》不久,就在我的中學時代,我就自己創作了一首小詩《雨情》。后來,這首詩作還在我大學的校報上和《人文萬盛》雜志上發表。
讀高中的時候,因為住校,又遇上了和我一樣喜歡看書的室友,便讓我更加瘋狂地迷上了看書。于是,每個月一半的生活費我都用來買書了。有一次回家時,爸爸看到我提了很多課外書回來,他沒多說什么,只是每個月多給了我一些錢,讓我吃好。我高興極了,然后書也買得越來越多了。再然后,我哥哥參加工作了,家里的情況一天好過一天,爸爸還給我買了我夢寐以求的書柜和書桌。
大學畢業后找工作,因為愛看書的好習慣,讓我在文字上有一定的積累和寫作功底。于是,我便留在了家鄉,做著一份和文字打交道的工作,每天樂此不疲。
也因為喜歡看書,我喜歡上了寫讀后感。一篇《可愛的存在——讀汪涵〈有味〉有感》在《萬盛日報》上發表,并在重慶市第五屆區縣報新聞獎評選中榮獲二等獎。
記得有年元旦,爸爸去“書香萬盛”全民閱讀優秀出版物惠民巡展活動現場湊熱鬧,看到所有書都打折銷售,劃算,于是又給我買回了一本書。
在讀書這件事上,爸爸一直站在我的身后,默默地,目光堅定。有一天,我在安妮寶貝的書上看到一段話。他這樣描述自己的爸爸:
“這個唯一關心著我、不放棄我的男人,這個給予我骨血的男人,這個辛勞孤苦的男人,這個我未曾給予任何報答和安慰的男人……”
所以,我給“爸爸”的定義是:這個在我14歲送我書的男人,這個鼓勵我看書的男人,這個默默在背后支持我的男人。
我不知道為什么在我14歲的時候爸爸會送我一本如此珍貴的《詩經》,也不知道為什么他那么堅定地鼓勵我看書。我只知道,這些點點滴滴已經凝結為一股有力的指引,成為我努力向上的力量支撐。
如今,那些年看的書為我帶來了生活中最美妙的禮物。而這個最終給我滋養的人,也成為我心頭揮之不去的感動與感激。
作者簡介:劉文佳,萬盛經開區作家協會理事,供職于萬盛經開區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