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葉蛾總科—枯葉蛾亞科(一):點枯葉蛾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后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鱗翅目
有喙亞目
異脈下目〈韁翅下目〉
枯葉蛾總科
枯葉蛾科
枯葉蛾亞科
枯葉蛾亞科(學名:Lasiocampinae),枯葉蛾科的一個亞科。分布最廣,成員最多。中足與后足脛節各有一對距。雄蛾后翅通常較短,爪狀突與顎形突退化或消失。
1.點枯葉蛾屬
點枯葉蛾屬(學名:Alompra)是屬于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
六點枯葉蛾(學名:Alompra ferruginea)是枯葉蛾科點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雌蛾翅展63mm左右。全體紅褐色,觸角梗節黑褐色,羽枝黃褐色。翅面鱗片稀薄。前翅亞外緣自第2中脈以下呈一條淺紅褐色長斑,中室端至翅頂角內側呈縱行淺紅褐色長斑,中室端有一黑色大斑,不甚明顯。中室中部到后緣呈一列4枚黑點,翅基和中室前緣各有一枚黑點。前足腿節和脛節均很發達。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后緣內凹淺;抱器瓣狹長,末端二分叉;抱足寬大。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浙江、四川 (峨眉山)。
國外分布:印度 (包括錫金),印度尼西亞。
2.李枯葉蛾屬
李枯葉蛾屬(學名:Amurilla)是屬于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分布于亞洲東北部的俄羅斯遠東地區,至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與中南半島。
昏李枯葉蛾(學名:Amurilla subpurpurea)是枯葉蛾科李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雄蛾翅展73mm左右。體翅暗赤褐色,觸角褐色,下唇須灰褐色,向前伸。頭部和胸部中間被有米黃色長毛,翅基片被有棕紅色長毛。前翅前緣區呈深棕色,中間有兩條黃色鱗毛組成的長形斑;由翅基中部至臀角呈斜直的淺棕紅色縱帶,縱帶中間呈三條黃色鱗毛組成的長形斑;翅面中間呈灰褐色三角形斑,整個翅面零星散布灰白色鱗粉。后翅前半部淡赤褐色,后半部深赤褐色。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短寬,后緣的鋸齒狀突起多而較大,兩側的刺突長;背兜窄帶狀;抱器瓣棍棒狀;抱足相對短小,短舌狀;陽莖粗,相對長,末端一側呈大齒狀突出,陽莖端膜內有數百枚針狀的角狀器,排成3行。
(2)分布范圍
云南省-玉溪市-華寧縣。
3.冥枯葉蛾屬
冥枯葉蛾屬(學名:Cerberolebeda)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單型屬,僅有紫冥枯葉蛾(Cerberolebeda styx)一個物種,分布于印度東部、中國南部(云南、廣西、廣東、海南)與大陸東南亞北部。
(1)形態特征
前翅外緣平直,R5脈和M1脈共脈,R2脈和R3脈共脈,臀脈僅有A2一條;翅面呈暗褐色,自基部沿外緣有黑色的漸層色帶,后緣至CuA2與A2脈之間呈沙黃色。體軀呈黃棕色,前足脛節具有大型的紡錘狀前脛突(epiphysis)。
(2)紫冥枯葉蛾
紫冥枯葉蛾(學名:Cerberolebeda styx)是枯葉蛾科冥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①形態特征
翅展:雄蛾47.5mm,雌蛾53mm;前翅長:雄蛾22mm,雌蛾28mm。
頭頂、胸部和腹部被有黃褐色的絨毛。前翅紫褐色,頂角有三角形的淺黑色陰影;外半部的顏色因散布有淺黃色的鱗片而顯得淺亮;A脈以下的后緣區形成土黃色的縱帶;前緣端部及外緣土黃色。后翅紫褐色,基部顏色較淺,半透明,向端部顏色逐漸加深;緣毛土黃色。兩性在顏色和斑紋上無差異。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上緣弧形內凹,下緣兩側稍突出;背兜發達,帶狀;顎形突和爪形突退化;基腹弧杯形;抱器瓣分為2葉,上葉強骨化,劍狀,下葉小,膜質而多毛;陽莖管狀,末端尖;陽莖端膜內無角狀器。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橢圓形,具短毛;前表皮突稍短于后表皮突;前、后陰片發達;導管端片具有明顯的骨化褶;囊導管短,膜質;交配囊袋狀;囊突片狀,隱約可見。
②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廣東、廣西(防城)、海南。
國外分布:越南,泰國,緬甸。
4.明枯葉蛾屬
明枯葉蛾屬(學名:Argonestis)是屬于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
明枯葉蛾(學名:Argonestis flammans)是枯葉蛾科明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雄蛾翅展:我國和越南的標本32—35mm(模式標本翅展40mm)。
觸角土紅色。胸部土紅色,腹部淺土紅色。前翅土紅色,橫線暗紅褐色:內線弧形,內側襯淺色邊;外線直,從前緣3/4處斜伸達后緣近中央,其外側襯淺色邊;外緣 M 脈處稍突出;緣毛暗色與白色相間。后翅土紅色,頂角區紫褐色,外緣在Rs脈之下內凹;有1條模糊的中帶。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中等骨化;顎形突與爪形突退化;抱器瓣扁,長方形,背緣具齒,末端減削;陽莖管狀,基部分岔,末端尖細,陽莖端膜內有很多針狀的角狀器?;够”瓲睢?/p>
(2)分布范圍
云南(屏邊);印度,尼泊爾,泰國,越南。
5.線枯葉蛾屬
線枯葉蛾屬(學名:Arguda),又名雙線枯葉蛾屬,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屬,分布于東洋界。
(1)形態特征
前翅稍寬,略呈三角形,前緣中段向外彎曲,外緣平直,至少有兩條明顯的斜線紋,因而得名。后翅略呈長橢圓形。
(2)曲線枯葉蛾
曲線枯葉蛾(學名:Arguda tayana)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枯葉蛾科線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①形態特征
雄蛾翅展44—48mm。觸角淡黃褐色。胸部背面和腹部前4節背面有赤褐色長毛脊線。前翅淡黃褐色到灰褐色,散布赤褐色鱗片,外緣呈波狀;翅面上有3條褐色斜線:內側有2條斜直線為內、外橫線,分別位于前緣1/3至后緣1/5和前緣3/4至后緣1/2;外側1條曲折呈波狀是亞外緣斑列,位于前緣5/6至后緣4/5;中室末端小黑點十分明顯。后翅翅基灰黃色,后大半部赤褐色。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退化;背兜側突膜質;大抱針骨化,末端呈3齒狀;小抱針膜質,指狀,具毛;抱足闊,側面各有1枚雙齒突和1枚單齒突,腹緣較骨化而幾乎直,其兩側稍突出;陽莖相對細,近中部有1枚大距,陽莖端膜內有1組小齒突。
②分布范圍
浙江(臨安)、福建(武夷山、龍棲山、紹武)、湖南、廣東(封開、天群);越南。
6.帶枯葉蛾屬
帶枯葉蛾屬(學名:Bharetta),又名雙角小黑枯葉蛾屬,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屬,分布于東洋界,全身大致呈紅褐色,前翅頂角略呈鉤狀,外緣在M1脈處也有明顯的尖突,從前翅基部至頂角有一條深色帶紋,因而得名。
斜帶枯葉蛾(學名:Bharetta cinnamomea)是枯葉蛾科帶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雄蛾翅展 42mm左右。體翅灰紅色,觸角黃褐色,下唇須黑褐色向前伸。胸、腹部背面呈棕色毛鱗。前翅由頂角至后角呈橘黃色斜的窄帶,中室端黑點明顯,亞外緣斑列在頂角區二點最明顯,其余各斑模糊。翅頂角略呈鉤狀,中間外突,緣毛黑褐色,外緣區灰色。后翅中間有一條黃褐色橫線。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膜質;背兜側突短指狀,膜質,具毛;抱器瓣長指狀,中等骨化;抱足1對,長足狀,端部較細長,末端較鈍;陽莖細長,明顯呈弓形,末端減削,陽莖端膜內有4枚粗針狀的角狀器。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四川(峨眉山)、陜西(秦嶺)、甘肅(文縣)。
國外分布:印度,尼泊爾,越南。
7.黑枯葉蛾屬
黑枯葉蛾屬(學名:Pyrosis),又名冥枯葉蛾屬,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屬,分布范圍北起東北亞,向南延伸至喜馬拉雅山脈、大陸東南亞、婆羅洲與蘇拉威西一帶。
(1)形態特征
前翅以深褐色、暗灰色或黑色為主色,在亞基部、中部與亞外緣均有白色或黃色的齒狀波紋。兩性的觸角皆為雙櫛齒狀,雌蛾的分枝較短[2]。
(2)櫟黑枯葉蛾
櫟黑枯葉蛾(學名:Pyrosis eximia)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枯葉蛾科黑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①形態特征
翅展:雄蛾43—47mm。雌蛾61—78mm。
雌蛾體翅深棕褐色,觸角黑褐色,肛毛灰白色略帶淺棕色。前翅雙重波狀的內、外橫線及亞外緣線淺灰黃色,內、外橫線略呈弧狀平行,兩線間呈棕褐色寬帶,中室端大白斑長圓形。后翅中間有兩條灰黃色寬帶,外半部呈三度突出的棕褐色斑紋。雄蛾體翅黑褐色,觸角褐色,頭、前胸灰黃色,額縫黃褐色,翅面斑紋與雌蛾相同。后翅暗褐色到黑褐色,中后部有1條淡黃色寬橫帶,亞外緣也有1條淡黃色窄帶,該帶在中部向內與外帶完全或部分相連。
雄性外生殖器:尾突膜質具毛;抱器瓣牛角狀,較短;小抱針指狀,具毛;抱足寬馬蹄形,末端逐漸變尖;陽莖短粗,端半部漸尖而呈肘狀彎曲,末端有尖齒。
卵:圓筒形,灰褐色。卵面被有厚厚一層肛毛。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5.0—6.5mm。體灰褐色,結繭前有的個體體毛部分變為粉紅色或淡綠色。頭灰白色,夾有黑褐色斑紋。前胸前端兩側各有一排平行剛毛刷,稍伸至頭部,氣門線及氣門下線2排互生的毛瘤上生有短剛毛刷,而氣門下線的剛毛較長,氣門上線和背中線剛毛短而密,全體被有稀疏長剛毛,體較扁平。
蛹:雌蛹長3.5—3.8mm,雄蛹長2.2—3.1mm。頭、胸部及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部的腹面略帶紅褐色,長橢圓形。頭、胸部背面密被黃絨毛,腹部節間處黃絨毛稀少,繭殼暗紅褐色,密被毒毛。
②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山西、江蘇(南京)、湖南(衡山)、陜西(秦嶺)。
國外分布:朝鮮,俄羅斯。
8.斑枯葉蛾屬
斑枯葉蛾屬(學名:Cosmeptera)是屬于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
美斑枯葉蛾(學名:Cosmeptera pulchra)是枯葉蛾科斑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翅展29 mm。觸角黃褐色。下唇須端部褐色。頭部和胸部褐色,腹部顏色較深。前翅黃褐色;內線和外線經常模糊,褐色到深褐色;亞端線較細而清晰;中室端的淺白色斑幾乎完全消失;緣毛與翅同色。后翅顏色較前翅稍深,無斑紋。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略呈梯形;背兜窄,帶狀;背兜側突長條狀,中等骨化;抱器瓣上葉劍狀;抱器瓣下葉基部寬大,端部尖齒狀;抱足片形,有1對足狀的突起;陽莖細長,弓形,末端尖,基部1/4處有1枚較大的側突。
(2)分布范圍
陜西(太白山)。
9.小枯葉蛾屬
小枯葉蛾屬(學名:Cosmotriche),也稱小毛蟲屬,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屬。
藍灰小枯葉蛾(學名:Cosmotriche monotona)是枯葉蛾科小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體長:雄蛾15—18mm,雌蛾18—22mm;翅展:雄蛾35—42mm,雌蛾38—44mm。
雄蛾觸角梗節黃褐色,羽枝臘黃色,全體鐵灰色,略帶鐵銹色。前翅中室端灰色小點可識,中、外橫線色深,其間形成弧形寬帶。亞外緣斑列黑褐色,呈長形橫斑,位于翅脈上部,末斑大而明顯。后翅中間具深色橫斑紋。雙翅外緣毛灰褐色和灰色相間,前翅外緣在第1中脈和第4徑脈間向內凹陷,翅反面基半部呈深色。雌蛾體色和翅上斑紋與雄蛾同,但前翅中間橫帶不明顯。
雄性外生殖器:大抱針拇指狀較粗短,小抱針棍棒狀較細長。抱足呈長圓形。陽莖尖彎刀狀,中間有一列細鋸齒。雌性外生殖器的陰片接連一起呈扁圓形。
(2)分布范圍
河南(嵩縣、內鄉、盧氏)、湖北(神農架)、陜西(寧陜、留壩、太白山、商縣)、甘肅(文縣)、青海。
10.金黃枯葉蛾屬
金黃枯葉蛾屬(學名:Crinocraspeda)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單型屬,僅有金黃枯葉蛾(Crinocraspeda torrida)一個物種,分布于印度中部至北部、不丹、中國南部(四川、云南、貴州、湖南、廣東、上海)[、泰國北部、老撾,以及越南北部。
金黃枯葉蛾(學名:Crinocraspeda torrida)是枯葉蛾科金黃枯葉蛾屬的一種物種。
(1)形態特征
翅展:雄蛾46—52mm,雌蛾80mm。
雄蛾頭胸金黃色。觸角梗節黃褐色,羽枝灰褐色。腹部黃褐色。前翅金黃色或黃褐色帶墨綠色調,前翅內、外橫線暗黃褐色到黑褐色,兩者問的中室呈淡綠白色或綠色,中室端斑黃褐色,將中域的淺色斑一分為二;亞外緣斑列淺灰色,較明顯,外緣波狀。后翅顏色同前翅或較深,前半部有淺黃褐色到黑褐色橫線紋;亞外緣線銀灰色,波狀。雌蛾淡綠色,斑紋同雄蛾,但前翅中室顏色不比底色淺,內、外線間的后緣區色深,兩翅的亞外緣線黃褐色。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闊,骨化程度較高;抱器瓣上葉牛角狀,下葉不明顯;抱足短,半圓形;陽莖端環呈l對棒狀突;陽莖基部粗,逐漸向端部變細,末端尖齒狀,基部2/3處的背面有1枚墊狀突起。
(2)生長習性
每年7—8月份出現成蟲。寄主植物是榿木。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