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影像的黑白世界里默默耕耘12載,在一張張黑白膠片、一幀幀無聲圖像中練就了一雙抽絲剝繭的“火眼金睛”;他每天穿著沉重的鉛衣,卻做著“繡花針”般的手術,一個個生命因他的“巧手”成功解除病痛。他就是市人民醫院介入科主治醫師陳宏亮。
今年35歲的陳宏亮,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他在《中華肝臟病雜志》發表論文1篇,還以第二作者身份在《中華肝膽外科雜志》《介入放射學雜志》各發表論文1篇。陳宏亮表示:“從醫學生到醫生,一路走來,我始終銘記成長的每一步。醫學生誓詞猶在耳畔,作為醫務工作者,不忘初心、迎難而上,始終踐行醫者初心使命,守護人民群眾健康,是我不變的追求。”
無畏追夢:用熱愛去選擇,不懼困難地前行
每天上午7點,介入科病房和門診便已出現一個忙碌的身影——陳宏亮。盡管正式上班時間是7點45分,但他總會早早來到醫院,第一時間查看手術患者的恢復情況,用細致與關懷開啟新一天的工作。
陳宏亮與醫學的緣分,始于兒時一次就醫經歷。那時,他因腹部劇烈疼痛前往醫院,醫生通過治療迅速緩解了其不適。那一刻,醫學的神奇令他向往,也在心中埋下了從醫的種子。隨著年齡增長,他越發深刻地認識到,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圣地,醫生則是這圣地中最神圣的存在。在家人的支持與自身熱愛的驅使下,高考填報志愿時,他毅然選擇了徐州醫科大學醫學類專業,正式踏上了醫學道路。
2013年,大學畢業的陳宏亮進入市人醫醫學影像科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2019年,懷揣著對醫學的更高追求,他選擇進行研究生深造,并專注于介入方向。在校期間,憑借優異表現,他多次榮獲一、二等獎學金。2022年,市人民醫院創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陳宏亮回到這里,投身介入科科室建設,為醫院發展貢獻力量。此后,為提升醫療技術水平,陳宏亮會利用休息時間前往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南京市胸科醫院介入科交流學習。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他又前往江蘇省人民醫院進修。學習期間,陳宏亮深入了解到介入治療的“神奇之處”,目睹了經驗豐富的前輩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手術方法幫助患者延續生命,如何用同理心和責任心讓患者重燃生的希望。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腫瘤外周介入相關技術的學習當中,不斷總結手術的核心技術要領。
陳宏亮(右)門診坐診現場
不忘初心:注重實際操作,堅持學習探索
顯眼的“當心電離輻射”標志,30厘米厚的森嚴鉛墻,圍擋著有害射線外漏,也將市人民醫院介入導管室與外界隔絕。在這里,陳宏亮每次手術前,都要系上鉛圍裙、穿上鉛圍馬甲、戴上鉛圍脖,再穿上密不透風的一次性手術衣,全身要負擔30余斤的重量,每天“吃”著X光射線的輻射,做著最微創且危險的手術之一——介入手術。然而,就算介入醫生“全副武裝”,也只能擋住部分射線,面部、手臂和部分下肢則沒有被遮擋。相較于其他醫生,介入醫生多了一項職業暴露——輻射暴露!在電離輻射環境中,每日長時間的負重工作,他們經常累得汗如雨下,腰酸背痛,除此之外,還要承受脫發、免疫力下降、癌變概率增大等風險。
提及工作,陳宏亮打趣說自己是個“繡花匠”。的確,比起普通外科常規手術“大刀闊斧”的操作,介入治療的魔力在于它如同“一把在血管中游走的手術刀”。在X線、CT及超聲等影像設備引導下,介入醫生利用導管、導絲,通行血管直達病灶,微創精準治療,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周期短,病人周轉率高。
現在,揚州大學附屬醫院介入科專家匡雄偉每周三定期來到市人民醫院坐診。在專家的技術幫扶、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以及介入科團隊的不懈努力下,介入科發展態勢良好。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500多例介入手術。
匡雄偉(左)與陳宏亮(右)在病房會診
醫者仁心:多學科會診,介入科保駕護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日前,69歲的楊大爺因“右下肢麻木疼痛兩年余,加重半月,行走100米左右便疼痛難忍”,到市人民醫院介入科就診,雙下肢血管彩超示右側髂外動脈節段性狹窄。介入科團隊隨后為患者進行了下肢動脈DSA造影,明確診斷后實施了右側髂外球囊擴張成形術+支架植入術,幫助其重建開通了右側髂外動脈。患者術后僅兩天便順利出院,目前恢復良好,已能從事部分輕體力勞動。
“許多患者對早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不認識或不重視,導致病情延誤,最終造成肢體壞死截肢。介入治療具有微創、痛苦小、見效快、可重復性強,閉塞血管開通伴隨癥狀消失等特點,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首選治療方法。”陳宏亮介紹,介入放射學涉及人體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經、心血管等多個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當前,其已成為與傳統的內科、外科并列的臨床三大支柱性學科。
目前,陳宏亮精通多種介入技術,擅長腫瘤綜合介入治療,可開展肝癌、腎癌等實體腫瘤的動脈化療栓塞術;能夠處理深靜脈血栓形成問題;在膽道方面,可實施經皮經肝膽道穿刺引流及膽道支架置入術;還能進行食管球囊擴張支架置入術、外周動脈狹窄球囊擴張成形術以及經皮肝、腎囊腫硬化術等。
儀器一亮一滅間,便是輻射與健康的交接,陳宏亮卻從未猶豫。他是身穿“盔甲”的生命衛士,用自己的生命不遺余力地拯救患者的生命。陳宏亮說:“雖然明知道有輻射損傷,但仍放不下這個行業。比損傷更值得自己在意的是患者的健康,身上比鉛衣更重的,是患者生命的托付,那是生命的重量。”
陳宏亮開展股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