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房產證大放送”背后:一場激活沉默資產的超級實驗
石家莊突然給26萬套“無證房”發證,不是救市,而是激活整個城市的“死錢”!
最近,石家莊干了一件全國矚目的事——大規模給“無證房”發房產證,包括村證房、回遷房、爛尾樓,甚至部分歷史遺留的違建房。這一下子,26萬套原本無法交易的房子突然有了合法身份,直接沖擊僅有6萬套掛牌的二手房市場。有人罵這是“自殺式救市”,但仔細分析,這可能是中國房地產史上最大膽的一次“資產激活實驗”。
1. 石家莊在做什么?不是救市,而是“解凍”
石家莊的房地產市場早就躺平了——二手房均價連跌7年,政策刺激效果有限。這時候,再靠傳統手段(降利率、松限購)已經沒用了,必須從根子上解決問題。而石家莊的“根子”是什么?大量“死資產”無法流通。
村證房:農民在集體土地上建的房子,沒有國家產權證,交易難、貸款難,價值打五折。
爛尾樓:業主住進去了,但沒證,房子不能賣、不能抵押,等于“紙面財富”。
回遷房:部分因土地性質或手續問題,多年辦不下證,拆遷戶守著房子卻無法變現。
這些房子加起來,保守估計幾十萬套,占石家莊住房存量的很大一部分。它們就像“凍住的錢”,明明有價值,卻無法參與市場流通。石家莊現在做的,就是給這些“死資產”解凍,讓它們變成“活錢”。
2. 為什么是現在?中央文件給了“尚方寶劍”
石家莊這波操作不是拍腦袋,而是緊跟中央政策。2025年高層一號文件明確:
允許農村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讓農民的房子能賺錢)。
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讓集體土地也能參與市場交易)。
簡單說,國家要讓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增長,而石家莊正是這個政策的“急先鋒”。通過確權發證,農民的房子從“不能賣”變成“能賣”,從“不值錢”變成“值錢”,甚至能抵押貸款、入股合作,真正參與市場經濟。
3. 對市場的影響:短期沖擊,長期利好
很多人擔心,26萬套房突然涌入市場,會不會直接把二手房價格砸穿?其實沒那么簡單:
新增房源≠全部掛牌:大部分人是自住,不會賣,真正流入市場的可能只有幾萬套。
品質和地段分層:回遷房、村證房和商品房本來就不是一個賽道,價格不會直接沖突。
激活流動性:以前二手房市場死氣沉沉,現在大量房源入市,反而可能吸引更多買家。
更關鍵的是,石家莊的房價已經跌到底了,再跌的空間有限。這時候釋放存量,反而可能讓市場觸底反彈。
4. 更大的意義:讓“死錢”變“活錢”,刺激經濟
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大量資產“沉睡”——農民有房但不能變現,居民有資產但不敢消費。石家莊的做法,本質上是通過確權激活民間財富:
農民能抵押貸款,可以創業或消費;
爛尾樓業主能賣房置換,改善居住條件;
政府能收稅(契稅、未來可能的房產稅),緩解財政壓力。
這比直接發消費券、降息更可持續,因為它是讓市場自己運轉起來。
5. 風險與挑戰:如何避免“后遺癥”?
當然,這波操作也有隱患:
違建房確權是否變相鼓勵違建?
開發商欠的土地出讓金怎么追繳?
集體土地入市后,農民權益如何保障?
這些都需要精細化管理,否則可能引發新的矛盾。
石家莊在下一盤大棋
這不是簡單的“救市”,而是一次資產確權+流動性激活+鄉村振興的綜合實驗。如果成功,可能成為全國樣本;如果失敗,也會給其他城市提供教訓。但無論如何,石家莊這次是真的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