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在中醫理論中可歸屬于"痿證"范疇,古人稱之為"骨痿"、"筋痿"或"肉痿"。《黃帝內經》有云:"五臟使人痿",指出本病與五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其病機核心在于"肝腎虧虛為本,痰瘀阻絡為標"。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病耗傷,致肝腎精血虧虛,不能濡養筋骨肌肉;加之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絡,終致肌肉萎縮、肢體痿廢不用。
從中醫辨證角度來看,漸凍癥常見三種證候演變:早期多見肝腎陰虛證,患者肢體無力,肌肉跳動,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此乃肝腎陰精虧虛,筋脈失養之象;中期常見脾腎陽虛證,肌肉萎縮明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納差便溏,舌淡胖有齒痕,脈沉弱,此系脾腎陽氣衰微,不能溫煦肌肉之候;晚期多現痰瘀阻絡證,肢體完全痿廢,言語謇澀,吞咽困難,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厚膩,脈弦滑,此屬痰濁瘀血阻滯經絡,清竅失養之征。針對這些動態變化的證候特點,中醫治療強調"補虛瀉實",通過滋補肝腎、溫補脾腎、化痰祛瘀等法,分期論治。
通絡解痹方劑在漸凍癥治療中獨具特色。該方以《景岳全書》右歸丸和《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為基礎化裁而成,重在補益肝腎、化痰通絡。方中君藥選用熟地黃30克、龜板20克,二者滋陰填精,補益肝腎,固先天之本;臣藥以黃芪60克、人參10克大補元氣,當歸12克、川芎10克養血活血,此四味相配,既補氣以生血,又活血以通絡。佐以鹿角膠10克溫補腎陽,膽南星6克化痰開竅,地龍10克、全蝎3克搜風通絡,更入雞血藤20克、丹參15克活血化瘀。使藥選用炙甘草6克調和諸藥,兼能補脾益氣。全方配伍精當,共奏補肝腎、益氣血、化痰瘀、通經絡之效。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該方劑具有多靶點作用機制。黃芪甲苷和人參皂苷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分泌,保護運動神經元;熟地黃多糖和龜板膠可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丹參酮和川芎嗪能改善微循環,減輕氧化應激損傷。臨床實踐表明,該方配合現代醫學治療,能延緩病情進展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且在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言語吞咽功能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在調護方面,漸凍癥患者需特別注意生活管理。保持適度運動,可進行被動關節活動防止攣縮;飲食宜營養豐富,易消化,可適當食用核桃、黑芝麻、山藥等補益之品;居住環境應溫暖通風,預防呼吸道感染;情志調攝尤為重要,家人應給予充分關愛,幫助患者保持樂觀心態。需要強調的是,漸凍癥屬疑難重癥,治療需持之以恒,患者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堅持用藥,定期評估,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通過中西醫結合、藥物與康復并重的綜合措施,多數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疾病進展,維持較好的生存質量。
中醫治療漸凍癥注重整體調節,運用通絡解痹方劑,既補益肝腎以固本,又化痰祛瘀以治標,同時強調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個體化治療策略。隨著現代科技與傳統醫學的深度融合,中醫藥在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領域將展現出更大的潛力與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