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健康之聲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塔爾·小康A
央企招商局集團入主人福醫藥(600079.SH)后,一場高管層大換血正在密集推進。6月11日,人福醫藥公告顯示,董事李杰、鄧霞飛及副總裁李莉娥三位核心高管同時離任。與此同時,公司火線提拔原副總裁、核心子公司宜昌人福總裁杜文濤接任總裁一職。短短六天后,招商局背景的常黎、許薇娜被提名為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新老管理團隊交接步入深水區。
央企入主,高管層大洗牌
今年1月,招商局集團全資控股的招商創科以118億元巨資獲得人福醫藥23.7%表決權,正式入主這家麻醉藥龍頭企業。這場資本運作背后,是原控股股東當代科技的深陷債務泥潭。2024年9月,當代科技因無力償債被申請重整,其持有的全部人福醫藥股份被司法輪候凍結。隨著招商創科作為重整投資人入局,當代科技的困局迎來轉機。
然而新股東入主后,原高管團隊迅速瓦解。1月下旬,原董事長李杰、董秘李前倫、董事張小東與王學海相繼辭職。6月新一批高管離任后,招商局系人馬已實質性接管核心管理崗位。
業績連年滑坡,反常高分紅惹質疑
擺在招商局新管理層面前的,是人福醫藥持續惡化的業績表現:
凈利潤三連降,從2022年24.84億元跌至2024年僅13.3億元,2024年同比降幅高達37.7%。費用與減值雙重擠壓,2024年銷售、管理及財務費用同比增加4.41億元,信用減值與資產減值損失合計達6.77億元。子公司冰火兩重天,核心資產宜昌人福2024年貢獻凈利潤27.03億元,但湖北人福、三峽制藥等子公司合計虧損超0.47億元。
反常的是在業績縮水之際,公司分紅力度卻陡然加大:2022年分紅2.61億元,2023年跳增至7.51億元,2024年進一步攀升至7.67億元。;股利支付率從2022年的10.52%飆升至2024年的57.69%;控股股東當代科技作為分紅主要受益方,被質疑利用分紅緩解自身債務壓力。
債務陰云未散,資產優化挑戰重重
當代科技的債務危機仍在持續拖累上市公司:股權凍結“連環套”,當代科技持股被多地法院輪候凍結,2025年4月部分股份凍結期甚至被延長至2028年,顯示債務問題遠未解決。自2022年來,人福醫藥為此已累計發布28次相關公告。
現金流承壓明顯:截至2024年末,人福醫藥短期借款71.5億元,而貨幣資金加交易性金融資產僅49.5億元,資金缺口超20億元。
資產處置“斷臂求生”:公司近年持續出售非核心資產,包括漢德人福、天風證券、樂福思海外業務等。2024年對參股公司璟泓科技4503萬元投資因該公司停擺而全額減值歸零,凸顯資產優化。
新東家解題:協同與聚焦成關鍵
招商局集團雖坐擁14.7萬億元總資產,但在醫藥健康領域布局較淺。除人福醫藥外,2024年僅通過注資涉足合成生物企業凱賽生物。如何整合人福醫藥的核心資源,成為考驗招商局的關鍵:麻醉藥壁壘是核心價值,宜昌人福作為國家麻藥定點企業,枸櫞酸舒芬太尼等核心產品具備強競爭力,2024年貢獻公司絕大部分利潤。
歸核聚焦戰略延續,人福醫藥明確表示將啟動新一輪非核心資產清理,未來資源或進一步向麻醉及神經用藥傾斜。
協同效應待挖掘,招商局龐大的交通物流、金融與園區網絡能否為人福醫藥的渠道拓展、資金融通與國際業務注入新動能,尚待觀察。
招商局入主人福醫藥,在資本層面已落下關鍵一子,但真正的考驗剛剛開始。面對業績下滑、債務遺留、分紅爭議與資產優化等多重挑戰,新管理層能否在穩定經營的同時,將招商系的產業資源轉化為協同動力,將成為這家麻醉藥龍頭能否重振的關鍵。而當代科技股權凍結僵局如何破解,以及監管層對信披違規的調查結果,仍是不容忽視的風險變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