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以色列未來黨議員竄臺返國后公然稱臺灣為“國家”,我駐以使館即刻嚴正交涉。
這一腳踩紅線的動作,發生在中以建交33周年倒計時僅余數月之際,時間點挑得極準。當年以方白紙黑字寫下的“一中承諾”尚未泛黃,就有人急著翻頁。那位議員回特拉維夫不到48小時,就在個人賬號貼出與臺當局高層碰杯的照片,配文“與民主國家并肩”,短短一句,把33年的外交地基撬得嘎吱作響。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數字不會撒謊:183個聯合國會員國在北京設館,同臺灣“建交”的只剩12個,且每年都在掉。全球貿易版圖里,大陸市場占以色列總出口的8%,芯片、醫療設備、凈水技術這三根經濟支柱,離了14億人口的訂單就得打折。有人算過,若失去大陸采購,以色列GDP增速會立刻被削掉0.6個百分點;而臺灣承諾的“合作基金”不到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算盤珠子撥得再響,也蓋不住賬本上的赤字。
更扎眼的是,這位議員并非普通后座。他所在的“未來黨”正跟內塔尼亞胡打擂臺,民調落后五席,急需噱頭沖熱度。臺海議題在以色列國內關注度原本為零,被他三張照片炒上熱搜,單日點擊量飆到120萬,政治流量直接變現。可流量換不來導彈攔截器,也填不滿加沙前線每天燒掉的800萬美元軍費。
臺當局當然不會放過蹭鏡頭的機會。官方貼文里,“兩國友好”四個字連用三次,配圖卻是早已被我方點名的“臺獨”頑固分子。島內網友翻出舊賬:去年同一批人接待過捷克竄訪團,結果布拉格軍火訂單雷聲大雨點小,最后只買了三輛輪式裝甲車。數字擺在眼前,所謂“外交突破”不過是重復播放的幻燈片。
北京這次沒有留余地。使館聲明連用三個“嚴重”——嚴重違反一中、嚴重破壞基礎、嚴重毒化氛圍,外交措辭直接拉到最高檔。上一次中方對以使用同等烈度詞匯,還是2010年“馬士基”事件,當時以方48小時內就悄悄收回了涉臺軍售清單。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押韻總是押得準。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華盛頓這回罕見啞火。白宮簡報會被問及此事,發言人只回了句“了解各方立場”,連常規套話都省了。五角大樓內部簡報透露,紅海航道安全、伊朗核談判、對以軍援撥款,哪一樁都離不開北京點頭。國會山有人放風,說以色列若真把臺灣當籌碼,美以特殊關系恐怕先遭反噬。一句話,美國也怕火燒到自己眉毛。
加沙地帶的火光還沒滅。聯合國7月12日更新的數字:沖突已致平民死亡2.5萬,其中兒童4300名,傷者逼近6萬。以色列此刻最缺的不是國際頭條,而是能把炮彈換成血漿的停火窗口。偏偏有人把鎂光燈挪到東海之濱,仿佛2300萬人的島嶼能替800萬國民擋火箭彈。算盤打錯方向,只會把危機疊加。
北京的態度早已寫在海峽上空。解放軍7月14日剛結束的新一輪圍臺演練,出動艦機42架艘,其中19架次越過了并不存在的“中線”。臺軍雷達屏幕一片雪花,而美軍“里根”號航母戰斗群卻選擇同期北上日本海。信號再直白不過:任何外人的“撐腰”都擋不住統一的腳步。
內塔尼亞胡此刻大概想起2017年的一幕: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首都,他高調點贊;三天后中方把原訂的經貿大單降格為備忘錄,損失額相當于當年對華出口額的4%。一國總理親自滅火,才把火溫降回常溫。今天,同樣劇本擺在面前,只是舞臺換了位置。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紅線是鋼絲,踩上去就得掉下去。以色列若真把臺灣當牌打,最終只會發現牌面印著自家的經濟賬單、戰略透支和盟友沉默。中方已經給出唯一選項:糾錯、止損、別再試探。至于還想看美國臉色的人,不妨翻翻歷史——華盛頓連自己的議員都管不住,哪有余力替別人背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