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注定進入倒計時,你選擇痛苦地延長,還是有尊嚴地縮短?"這個殘酷的命題,正在78歲的香港戲骨羅家英身上真實上演。當醫生宣布他前列腺癌進入第四期時,這位四次抗癌的老人選擇了一條特殊道路——注射女性荷爾蒙延緩病情,而非傳統化療。這不僅是一個醫療選擇,更是一場關于生命尊嚴的深刻對話。
荷爾蒙療法的科學真相
南京市第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劉鐵石指出,"注射女性荷爾蒙"的說法并不完全準確。實際上,羅家英接受的是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通過抑制雄激素(尤其是睪酮)來延緩癌細胞生長。這種療法適用于無法手術的晚期患者,通過兩種機制發揮作用:既抑制睪丸分泌睪酮,又直接阻斷癌細胞上的雄激素受體。
香港養和醫院數據顯示,這種療法對轉移性前列腺癌可維持5-8年效果。與傳統化療相比,雖然無法根治癌癥,但副作用相對溫和——這正是78歲且合并糖尿病的羅家英所需要的治療方案。他經歷的血糖波動、乏力等癥狀,正是藥物干擾代謝系統的正常反應。
四次抗癌老人的生命哲學
"最初聽說要注射女性荷爾蒙,我還擔心聲音會變細。"羅家英的幽默自白背后,是一位老人歷經四次抗癌后的通透。從1990年代的肝癌到如今的前列腺癌,這位舞臺上的"唐僧"在現實中經歷了比西天取經更艱辛的生死考驗。
面對第四期診斷,羅家英展現的選擇智慧遠超常人想象。他清楚地知道:88歲高齡時若接受化療折磨,生存質量將直線下降。這不是放棄治療,而是在專業評估后,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在控制病情與保障生活質量之間找到黃金平衡點。
生命最后一程的尊嚴保衛戰
羅家英的選擇,實際上是對東亞傳統"好死不如賴活著"觀念的正面挑戰。當現代醫學無法創造奇跡時,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生命的尊嚴可以成為最后底線。這種選擇與傅達仁的安樂死事件形成有趣對照——一個通過治療方式選擇尊嚴,一個通過生命終點選擇尊嚴。
在晚期癌癥家庭常見的"治療綁架"現象中,羅家英和家人的理性評估尤為珍貴。數據顯示,80%的晚期癌癥患者臨終前接受過度治療,反而加速生命質量惡化。羅家英的案例提醒我們:有時最積極的治療,反而是勇敢的選擇"不治療"。
生命的價值從不由單一維度定義。當我們為羅家英的選擇點贊時,實際上是在贊美一種更高層次的生存智慧——在無法延長生命長度時,選擇拓展生命的寬度與尊嚴。這不僅是一個老人的抗癌故事,更是一堂關于如何面對生命終局的公開課。在這個醫學奇跡層出不窮的時代,或許我們都需要思考:什么才是對自己生命真正的善待?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