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天,特朗普稱要俄烏 50 天內和解,否則對俄加征 100% 關稅,還將對與俄能源貿易密切國家實施 “二級制裁”。
中國駐烏使館7 月 15 日發布提醒,要求在烏公民做好安全準備,必要時撤離。這一提醒背后信號值得關注。
同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喊話中國等國,要求勸普京重視和談,否則將有 “嚴重沖擊”。
呂特此言實則給特朗普傳話。
呂特態度強硬,稱相關國家若不行動,就要為與俄做生意付出 “巨大代價”,看似請求實為威脅,引發國際輿論不滿。
特朗普“逼和”在前,呂特配合“施壓”在后
呂特“點名”并不是憑空而來。
背后那只無形的手——特朗普,才是關鍵。
7月初,特朗普在媒體上放話:再拖50天,俄烏還談不攏,他就對俄商品加征100%關稅,連帶對與俄做生意的國家一起制裁。
北約也知道,特朗普上臺后可能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踩剎車”,甚至不排除他和普京“找后門”談私約。
這對歐洲來說,簡直是噩夢。
所以呂特“提前出招”,試圖轉移壓力,拉中國下場。
美國主打“逼和”,北約就來個“配合施壓”。
如果中方真的配合,減少從俄羅斯進口能源,那俄羅斯財政壓力會驟增,或許真能逼出談判結果。
然而這邏輯——理想得過頭了。
中國不是棋子,誰都調不動。
呂特身份驟變,立場突轉,背后藏著什么?
當荷蘭首相時,呂特曾多次在歐美之間“打太極”,尤其是對中國問題,態度可不算鷹派。
比如半導體出口限制問題上,他就曾公開表示,“不能讓政治干擾經濟合作”。
可現在呢?剛一上任北約秘書長,立馬改了口風,變得“強硬”得有點突兀。
要求中方勸普京“認真對待和談”,還喊話中印巴三國別再跟俄羅斯做生意。一副“我說了算”的氣勢撲面而來。
這立場的跳變,令人愣住,變得太徹底,太配合。
為什么?
還是北約焦慮了。
俄烏戰事拖了兩年多,西方的制裁一輪接一輪,能用的牌基本都打光了。烏克蘭戰場沒見多少起色,反倒是后勤吃緊、彈藥短缺、士氣低迷。
北約急了,得找出路。
中國成了“最順手”的突破口:既是俄羅斯的大買家,又不是西方盟友,拿來做“施壓工具”剛剛好。
呂特這一出“喊話”,表面是姿態,其實是演給盟友看的。
他得給美國看,給歐盟看,甚至得給烏克蘭看——“看,我上任第一槍就對著中國放了!”
至于效果?
他自己可能也沒那么有信心。
中方沒有開口,卻用行動回應
呂特喊話的當天,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發布公告,提醒中國公民提高警惕,酌情考慮撤離。
這不是偶然,是精準的回應。
它沒有正面懟回去,但釋放的信號,比任何聲明都直接。
什么意思?
一句話:中方對烏局勢心知肚明,知道“和談”不是喊出來的,也知道烏克蘭的安全環境在惡化。
更重要的是這背后的態度:
中方不摻和,也不低頭。
我們不為任何一方站臺,但我們知道怎么保護自己的利益。
撤僑這件事,聽起來平淡無奇,實則分量十足。
它是對呂特“勸降論”的冷靜反制:你喊你的,我做我的;我不打嘴仗,但我步步為營。
能源合作,是底線,更是紅線
北約的焦慮,很大一部分其實來自中俄的能源合作。
數據擺在那兒:2024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占據其總出口的34.5%,同比增長12%以上。
這是什么概念?
就是——如果中國不買,俄羅斯的財政收入將大打折扣;反過來,如果中國停買,中國自己的能源安全也可能出問題。
這不是兒戲。
呂特喊話的真正目的,其實是想讓中國“自廢武功”。
可問題是,中國的能源戰略,是建立在國家安全和市場規律上的。你一句話,我就改合作對象?那不叫外交,那叫投降。
而且,中國一直強調:國際合作要遵守國際法,不接受任何單邊制裁。
中俄之間的合作,并未違反聯合國任何決議,完全合法。
呂特可以喊話,但中方可以不聽。
中印巴三國,根本湊不成“統一戰線”
呂特點名的不止中國,還有印度和巴西。
他希望三國“共同勸說”普京,推動和談。
聽上去挺美,但現實——殘酷得很。
印度總理莫迪早就說了:印度會從國家利益出發開展合作。過去一年,印度從俄羅斯進口了大量打折原油,國內通脹立刻壓了下來。
你讓莫迪放棄這個“優惠”?他才不干。
巴西總統盧拉也說得直白:不會淪為任何軍事集團的工具。言外之意很清楚——別指望我配合你北約的“統一戰線”。
三國雖同屬“全球南方”,但各有算盤,誰都不會替別人打仗。
呂特的“集體施壓”設想,說到底,是理想主義。
現實中,各國講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是“統一口徑”。
中方“不低頭”的底氣,來自哪?
這不是傲慢,是戰略定力。
中國在俄烏沖突中沒有提供軍事援助,也沒有加入西方制裁。
我們的立場一直是——推動和平,勸和不勸降。
跟俄羅斯的能源合作,是市場行為,不是政治牽引。
而且,別忘了中國的體量:全球制造業的核心、產業鏈的樞紐。
誰要動中國,得先算清代價。
“二級制裁”?真要動手,沖擊的是全球供應鏈,首先受不了的,可能就是歐洲。
我們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話,也知道什么時候該沉默。
真正的戰略,是不急于表態,而是在關鍵時刻,掌控節奏。
結語
呂特高調“點名”,特朗普“逼和”施壓,北約試圖將中國拉入俄烏沖突漩渦,卻只是徒勞。
中方以駐烏使館提醒公民撤離這一實際行動,清晰表明不摻和、不低頭的態度。
中俄能源合作合法合理,中印巴各有考量難成“統一戰線”。
中國憑借戰略定力與自身實力,穩立潮頭,沉著應對,盡顯大國風范。
參考資料:國關大俠客2025-07-17不許與俄做生意,呂特令中方勸普京低頭,中方在烏發聲,信號強烈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