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判了,三年!
林某是一位活躍在全國跑圈,小有名氣的“00后”,他靠著“圈內(nèi)熟人”的信任,打著各種幌子,把跑圈騙了個遍。
從馬拉松賽事配速員資格到品牌耳機測評機會,從賽事內(nèi)部名額到贊助商資源,他用“押金退還”、“免費裝備”等當誘餌,在社交平臺發(fā)布虛假招募信息,多年四處行騙。
直到2024年,14名北大學子接連中招,選擇聯(lián)合報案后,才將林某的丑惡嘴臉撕開。
最終,法院判決林某犯詐騙罪,判有期徒刑三年,罰款2萬元。
這一結果雖然大快人心,但冷靜下來細想,
跑圈里到底還有多少“坑”在等著跑者?作為普通跑者,又該怎樣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捋一捋跑圈騙術,給所有熱愛跑步的朋友們提個醒。
隨著“全民跑馬”熱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跑步愛好者涌入了馬拉松賽道。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看到了“機會”,趁機混進跑圈,披著“圈內(nèi)人”的馬甲,編織種種騙局。
裝備測試套路
免費的東西最貴,尤其是當“免費”需要先交錢時。
而騙子最擅長的,就是使用“押金秒退,白嫖裝備”等話術,精準抓住跑者“薅羊毛”的心理。
林某就曾以此為誘餌,先是謊稱某品牌耳機招募測試員,只需繳納1099元押金,完成測評后即可退還押金并免費留下裝備;
隨后他又宣稱蘭州和秦皇島馬拉松正在招募配速員,需繳納699元和899元作為裝備押金。
北大學生小敏看到朋友轉發(fā)的信息,加之林某圈內(nèi)人的身份,信以為真,將押金轉給林某。
然而,小敏既沒等來耳機,也沒收到入選配速員的通知,等來的只有“貨運不通暢”等借口,直至最后林某徹底失聯(lián)。
事實上,林某宣稱的耳機品牌方從未組織過此次測評活動,馬拉松組委會也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招募配速員。
而林某憑借上述手段,騙取包括小敏在內(nèi)的14名北大學生,共計3.3萬余元。
要知道,品牌方做測評或馬拉松招募配速員,一定會通過官方渠道發(fā)布信息,哪里只會在微信群“廣撒網(wǎng)”呢?
賽事內(nèi)部名額陷阱
很多熱門馬拉松中簽率低,比如北京馬拉松、無錫馬拉松、上海馬拉松等熱門賽事,名額非常緊俏。
供不應求,就容易滋生騙局。
2019年,媒體曾曝光過一個名為“青梅煮酒”的騙子。
當時,深圳馬拉松報名火爆,他在跑友群中看到“一票難求”的情況,便謊稱自己有內(nèi)部渠道,可以拿到名額,并在微信群明碼標價:“半馬120元,全馬200元,名額有限,想要的跑友加我”。
多名跑友未核實信息便匆匆轉賬。結果,當跑者向他確認是否報上名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被對方拉黑。
熱門賽事名額確實難搶,但官方渠道永遠是唯一正道,那些所謂的“內(nèi)部渠道”、“免抽簽直通”,尤其是需要提前繳費的所謂“直通名額”,不過是騙子騙取報名費的幌子罷了。
虛假賽事騙局
比賽事名額更讓人窩火的是遇上“影子馬拉松”:壓根就沒有這個賽事,所有賽事信息都是騙子編造的。
騙子連賽道都不用搭,僅憑虛假宣傳,就能把跑友的報名費忽悠走。
早在2015年,一個叫“全國跑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平臺發(fā)布“北京奧森公園馬拉松”報名信息,宣稱9月3日開跑。
700多名跑友沖著奧森的知名度報名,每人交了35元報名費。
結果臨近比賽日,大家并未收到具體的活動通知,撥打主辦方電話也始終關機,這時跑友們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盡管當時媒體曝光了此事,但平臺域名注銷,負責人不知所蹤,跑友們的報名費就這樣打了水漂。
到了2023年,類似的騙局還在重演。
某跑團團長老韓看到某公眾號推送的“本地半程馬拉松”,一看賽事就在家門口,而且路線風景宜人,沒多想就組織90多名跑友報名繳費。
誰知臨近開跑,對方先是說延期,后宣布取消,接著又讓大家“轉場”參加另一場賽事。
老韓察覺不對,催促著對方退了款,可他聽說,還有一多半的跑友沒有拿到退款。
報名任何賽事前,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一定通過正規(guī)渠道核實賽事真實性,別讓對奔跑的熱愛,淪為騙子收割的“韭菜”。
釣魚短信陷阱
“您已中簽xx年上海馬拉松,點擊鏈接繳納報名費”,當手機收到這類短信,多少跑友會心頭一喜?
然而,這份驚喜背后卻藏著陷阱。
2015年,跑友小孫先是收到上海馬拉松未中簽的短信,隔天卻又收到一條中簽的短信:“恭喜你您已經(jīng)獲得xx參賽資格,請在xx前登錄xx并付款。”
附帶的網(wǎng)址看似正規(guī),內(nèi)容也寫的有模有樣。小孫被失而復得的喜悅沖昏頭腦,按提示完成了轉賬。
冷靜下來后,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所謂的“補錄鏈接”不過是釣魚網(wǎng)站。
大部分馬拉松賽事中簽、補錄等信息只會通過官網(wǎng)、公眾號或報名時綁定的手機號發(fā)送,且絕不會附帶陌生鏈接要求轉賬。
收到這類信息,先別著急,要先上官網(wǎng)進行核實,并通過官方途徑進行繳費,凡是讓你“點擊陌生鏈接轉賬”的,一律按詐騙處理。
低價代購誘惑
要是有“圈內(nèi)老炮”號稱能搞到跑步裝備員工折扣,半價賣你爆款跑鞋,千萬別著急心動,這種“撿漏”十有八九會栽跟頭。
上海跑友小楊在跑團群認識了曹團長,這位有著40多年跑領、被媒體報道過的圈內(nèi)名人,主動添加小楊微信不久,便以“員工優(yōu)惠”名義,推銷當年耐克熱門款“小粉鞋”。
原價2000多的跑鞋,通過曹團長渠道購買只需半價,小楊認定這是商機,先后下單28雙,花費2.9萬余元。
結果收到貨后,小楊卻傻了眼。
鞋子做工粗糙,單只重量比正品沉了近百克,一看就是假貨。
更打臉的是,當他要求退貨時,對方給的地址竟為“莆田”。
小楊磨破嘴皮,才勉強追回小部分貨款,大半貨款打了水漂。
朋友圈里賣的運動裝備的大佬未必靠譜,幾百塊錢的折扣背后,可能藏著幾千塊錢的損失。
買裝備寧可多花點錢走官方渠道,也別在非正規(guī)的路上賭運氣。
事實上,跑圈的詐騙套路遠不止文中提到的這些,但相比騙局本身,更需要我們思考的,是其背后盤根錯節(jié)的滋生土壤。
畢竟,這些亂象不僅讓跑者蒙受經(jīng)濟損失,更在透支跑圈的信任根基。
面對反復滋生的詐騙現(xiàn)象,跑友們一次次中招,一個關鍵問題亟待解答:究竟是什么讓騙子長期游走于跑圈,肆意收割信任?
這背后,是多重問題的交織。
首先,跑圈講究“以跑會友”,大家天然信任圈內(nèi)人,然而過度依賴熟人推薦,反而成了盲區(qū)。
就拿報名參賽來說,一些跑者對賽事信息、活動規(guī)則并不是完全了解,這就給了騙子可乘之機,他們隨便編個理由,說能幫忙報名,跑者就輕易相信了。
而且,跑圈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環(huán)境,一旦有人打著圈內(nèi)人的旗號,說有內(nèi)部資源,跑者往往就放松了警惕。
就像那些被林某騙的人,看到他朋友圈里的賽事動態(tài),就覺得他很靠譜,完全沒去核實信息的真實性,誰能想到“圈內(nèi)身份”竟是騙子最好的偽裝。
此外,很多跑者普遍存在“撿漏心理”、對賽事規(guī)則的認知偏差等多種因素相互疊加,讓跑圈詐騙有了滋生的土壤。
其次,小而分散的詐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給騙子提供了生存空間。
多數(shù)馬拉松詐騙的案件中,單個受害人的損失通常僅數(shù)百至千元,金額往往達不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雖然法院規(guī)定多次詐騙未經(jīng)處理的,累計計算金額。
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人會覺得被騙金額不大,最后還不一定能追回來,加上受騙者分布各地,很難一起站出來維權,索性就自認倒霉。
可正是因為騙子很少會為小額詐騙付出代價,才會把大家的沉默當成縱容,便變本加厲接著騙了。
再者,詐騙事件屢禁不止也與賽事管理疏漏密切相關。
對于一些打著賽事旗號行騙的騙子,相關部門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并作出處理。
以林某為例,他的行騙軌跡可以追溯至2018年,當時已有網(wǎng)友爆料林某冒充賽事工作人員騙取報名費及押金,2023年他更因經(jīng)濟糾紛被列為失信人員。
即便如此,他依然頂著“賽事工作人員”的虛假頭銜活躍多年,相關部門、主辦方未及時發(fā)現(xiàn)或發(fā)現(xiàn)后未及時對林某做出實質(zhì)性處理,也未協(xié)助跑者報案,這使得林某能持續(xù)行騙。
同時,賽事報名審核、參賽資格管理等環(huán)節(jié)的也會存在漏洞。
比如,賽事方與跑者之間有時會存在信息溝通不暢,官方聲明滯后、風險提示缺位等,導致跑者難以及時獲取權威信息,更容易被騙子的“獨家渠道”、“內(nèi)部消息”等話術誤導。
面對這些原因,或許我們各方都需要清醒的反思,然后一起使勁共筑防騙防線。
跑圈詐騙手段層出不窮,的確讓人防不勝防。
但想徹底鏟除跑圈詐騙的土壤,絕非某一方單打獨斗可以實現(xiàn),而是需要社會、賽事方、跑者擰成一股繩。
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聯(lián)動,形成合力。
比如,可以和社交平臺合作,加強對虛假信息的監(jiān)測和過濾,一旦發(fā)現(xiàn)有涉及跑圈詐騙的信息,及時進行處理。
同時,通過各種渠道,比如媒體宣傳、社區(qū)活動等,提高公眾對跑圈詐騙的防范意識。
讓大家知道跑圈里有哪些常見的詐騙套路,遇到類似情況該怎么處理。
另外,相關部門可以根據(jù)已報案被害人提供的線索,查找其他可能的被害人,全面做好取證工作,降低受害者的維權成本,讓騙子不敢輕易作案。
對賽事方來說,則需要盡可能堵住漏洞。
要加強對賽事相關活動的管理和防詐宣傳。
對于那些聲稱和賽事合作的活動,要進行核實,確認其真實性。
一旦發(fā)現(xiàn)有虛假活動,及時在官方渠道發(fā)布聲明,提醒跑者不要上當受騙。
同時,賽事方要加強和跑者之間的溝通,有任何賽事變動、合作方信息、活動通知、防騙提醒等內(nèi)容,要及時公布,讓跑者第一時間可以了解到最新動態(tài)。
還可以建立跑圈黑名單機制,對于那些被證實有詐騙行為的人,賽事方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要進行公示,做出實質(zhì)性的抵制。
跑者自己,更要提高警惕。
不管是參加任何活動還是購買任何產(chǎn)品,切記不要貪便宜,一定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核實信息后購買。
比如,通過賽事官網(wǎng)、官方公眾號等官方平臺,了解報名時間、流程、費用等信息,不要輕信那些所謂“圈內(nèi)大佬”的“內(nèi)部渠道”。
對于涉及到交錢的情況,更是要謹慎再謹慎。
不管對方說得多么天花亂墜,只要提到交錢,就要多留個心眼。
另外,跑者之間也要相互提醒、相互幫助,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一些可疑的信息,要及時提醒其他跑者。
如果不幸被騙,一定要保存好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證據(jù),及時報警,不可因金額小放棄維權。
你的一次堅持,就能阻止騙子對更多跑友下手。
最后,還是要再給廣大跑友提個醒:
下次報名時,多花一分鐘查官網(wǎng);收到“福利”時,多問一句“為什么是我”;想要投機取巧占便宜時,多想想“免費的午餐”背后可能藏著陷阱。
這看似麻煩的多一步,也許就能守護住你的錢包。
愿有一天,跑馬的賽道,沒有套路與欺騙,只有屬于跑者的詩和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