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日化企業紛紛借道新三板搶灘北交所之時,2025年7月16日晚,深圳市蘭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亭科技”,證券代碼:31118)一紙公告,為歷時三年半的IPO輔導按下終止鍵。
從2021年高調牽手國泰君安(現國泰海通)沖刺精選層,到如今“友好協商”離場,這家新三板公司的資本化之路戛然而止,背后折射的不僅是企業個體的抉擇,更是當前資本市場弱市環境中中小企業的集體困境。
輔導三年無果
蘭亭科技公告中的“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及自身經營情況”表述堪稱標準話術,但細究時間線卻耐人尋味。
2021年正值北交所成立紅利期,蘭亭科技搶灘精選層(后并申請進入北交所)本是順勢而為,但三年間既未披露輔導進展,也未轉換上市軌道,最終選擇在2025年的盛夏悄然退場。這種“馬拉松式輔導”的結局,暴露出兩個殘酷現實:一是企業基本面可能未能達到監管層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隱性門檻,二是券商在注冊制收緊背景下對項目質量的篩選日趨苛刻。有投行人士透露,近期部分券商甚至主動勸退凈利潤低于5000萬的擬IPO企業,蘭亭科技是否屬于此類“被優化”對象,值得關注。
需要說明的是,蘭亭科技業務自2020年后便不斷惡化。
年報顯示,2020年-2024年,蘭亭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45億元、4.14億元、3.39億元、3.8億元和3.23億元,5年時間累計降幅達49.9%。同期規模凈利潤分別為8255.28萬元、4557.42萬元、469.05萬元、-1153.85萬元和-1726.71萬元,凈利潤由盈轉虧,呈現明顯的盈利惡化態勢。
與此同時,蘭亭科技股價經歷斷崖式下跌,從2021年歷史高點的12.89元/股一路下挫至目前的1.5元/股左右,累計跌幅近90%。
終止潮中的幸存者偏差
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已有75家企業終止IPO,其中北交所27家;超六成主動撤回,蘭亭科技不過是浪花一朵。但與那些遭遇現場檢查后倉皇退場的企業不同,蘭亭科技選擇在輔導階段及時止損,反而體現某種理性——既避免了后續審計問詢可能暴露的財務風險,也為未來重組上市留有余地。老鄉雞、沃隆食品等企業都曾上演“終止-重啟”的戲碼,關鍵還在于企業能否借緩沖期補足短板。
清揚君點評:
這場看似平靜的“分手”實則暗藏深意:當資本市場的估值邏輯從“市夢率”回歸“市盈率”,企業不僅需要沖擊IPO的魄力,更需重新審視自身與資本市場的適配度。對蘭亭科技而言,與其在IPO獨木橋上孤注一擲,不如深耕研發與渠道——丸美股份用17年走通上市之路,而完美日記從巔峰墜落僅用了3年。
最慘的莫過于相宜本草:這家創立25年的國貨元老,2012年首次沖刺創業板卻因業績波動于2014年鎩羽而歸;雖借“國貨復興”東風在2020年重啟上市計劃,并于2022年11月與中金公司簽署輔導協議,最終仍在2024年10月黯然終止合作。時間從來不是資本游戲的通行證,企業真正的護城河在于可持續的生存質量。
圖源:蘭亭科技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