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近日公布了6月份及2025年上半年的金融數據。
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30.29萬億元,同比增長8.3%;
狹義貨幣(M1)余額113.95萬億元,同比增長4.6%;
流通中貨幣(M0)余額13.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
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68.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
6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320.17萬億元,同比增長8.3%。
特別要說明的是,2025年以來的M1數據,相比于2024年12月份有巨大變化,這是因為央行更改了M1的統計口徑。
因為修訂后的M1,包含了居民部門的活期存款,相比較M2以定期存款為主的情況,M1是更加符合“活錢”這個定義的,也正因為是整個社會中的活錢,所以,M1的增速與股市的關系最為密切。
不過,新版的M1統計只追溯到2024年1月份,有關修訂后M1數據,起始時間只能確定為2024年1月,為了讓圖表看起來有連續性,我們借助以前的數據追溯到2022年年中。
很顯然,M1的增速與滬深300指數的走勢還是有比較高相關性的。6月份的M1同比增速,相比過去幾個月大幅度提高,這對于A股的流動性而言,是極為有利的。
如果說到與股市的相關性,央行所公布的金融數據中,另外一個值得一說的是企業中長期貸款的增速。
宏觀上看,社會可以分為政府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金融部門這四大部門,但經濟發展、財富創造的真正動力和源泉,只能是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很顯然,政府部門和金融部門都是管財富分配和資金供應的),所以,只有這兩個部門的融資情況,才能代表整個經濟的溫度。
在中國這種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貸款是間接融資、發行債券,股票是直接融資),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最核心的融資方式就是貸款。
其中,企業部門的短期貸款,主要是信用卡等消費貸款,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則是全國居民房貸的代名詞;企業部門的短期貸款,代表著企業對短期經濟的溫感,中長期貸款,則代表著企業對中長期經濟的看法,與股市也有較高的相關性。
自2024年以來,非金融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長期位于負值區間,這代表著企業本身對于經濟的長期看法都偏向悲觀,但好消息是,自2025年1月以來,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的同比增速貌似已經觸底,最近幾個月雖然還是較嚴重的負值,但好在已經開始逐漸回升。
關于M1數據和中長期貸款,對于我們大A股的深入影響,我也每周都會在知識星球中的A股資產模型周報中進行一個簡潔的說明。
雖然說,6月底的M系列數據(主要統計存款)和貸款系列數據,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過去半年整體貨幣量的情況,可以稱之為“印鈔規模”。
但是,如果嚴格界定央行印鈔,是指基礎貨幣(儲備貨幣)擴張的話,那就還是要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和儲備貨幣發行的情況。
你還別說,無論是央媽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或者是儲備貨幣發行規模,6月份相比5月份確實是大規模增加了的。
很顯然,從M1到M2,從貸款到存款,從資產負債表規模到儲備貨幣發行規模,有關貨幣總量的指標都在顯示,中國的印鈔機,再次啟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