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大連市市場監管局發布商業秘密保護典型案例。
來源 | 大連市場監管
商業秘密保護
典型案例
近年來,大連市以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為抓手,通過典型案件辦理和專業維權服務,深化信息共享、強化聯動處置,全面升級商業秘密案件辦理質效,為打擊侵權違法犯罪行為筑起銅墻鐵壁。自獲評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以來,全市共受理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件32件,成功為多家企業挽回經濟損失700余萬元,有效維護了各類經營主體核心競爭優勢。現遴選部分具有指導意義的典型案例予以發布,通過以案釋法、以案促治,為經營主體完善商業秘密保護機制提供實踐參考。
客戶信息被泄露,司法護航維權
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一起涉及侵害商業秘密的糾紛案件。被告柏某將原告公司包含客戶交易習慣、償付能力等核心信息的商業秘密披露給被告公司,后者利用該信息達成交易,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侵權行為。法院一審判決兩被告立即停止侵權,并按照侵權獲利的一倍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連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17.68萬元。該案明確可將合同收益作為懲罰性賠償計算基數,為同類案件提供裁判指引,其示范效應被納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年度工作報告,獲評遼寧法院知識產權典型案例。
技術成果被搶注,仲裁裁決正名
大連某科技公司前研發骨干離職后,將其在職期間接觸的未公開技術方案申報專利。事件發生后,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公安機關、商業秘密保護服務機構組成工作組,協助企業分析研發技術秘密的非公知性、侵權證據鏈固定及維權保護等關鍵因素。在專業力量指導支持下,企業向仲裁機構提交包含電子數據取證、研發日志比對、第三方技術溯源等在內的完整證據鏈。大連仲裁委員會經審理認定,涉事員工行為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及保密協議約定,依法裁決其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損失,退還競業補償金。事件后,該企業進一步完善數據加密、權限分級等內控機制,從源頭筑牢商業秘密“防火墻”。
技術秘密被侵權,最高法判決確權
大連某律師事務所在市市場監管局指導下成功辦理“大連某科技公司專利權屬及技術秘密糾紛”系列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審理,認定離職員工何某及蘇州某公司侵犯該科技公司技術秘密,并判決5項發明專利權歸該科技公司所有。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案例指導》及《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裁判要旨(2024)》,彰顯我市在商業秘密保護領域的專業實力與司法實踐成果,激勵企業重視技術秘密保護,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大連市通過構建“全鏈條保護、全周期服務”的商業秘密保護體系,實現司法裁判標桿化、行政執法專業化和保護網絡立體化三大提升,形成“制度筑基、技術賦能、執法增效”三維防護格局,顯著激發經營主體市場活力,強勁驅動企業研發創新引擎,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注入澎湃動能。
商業秘密保護典型案例
大連市場監管(微信號:dlsscjgj)
監制:孫琳 文字:張彥明 來源:反不正當競爭處
(本文不代表知產力立場,知產力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封面制作 | 布魯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