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MEGA車主們,你們的車還在排隊嗎?等倆月算客氣,有人已經望眼欲穿三個月了!最近理想高管老湯哥終于出來“認錯”,但這理由聽完讓人血壓飆升:不是我們造得慢,是去年這破車賣太慘,我們把生產線都拆了!現在訂單爆了,供應鏈哭著喊著“臣妾做不到啊”!這波操作,堪稱汽車圈“過山車式產能管理”的巔峰之作——從吹牛皮要干到月產8000臺,到慘兮兮月銷500臺被迫停產,再到上海車展后訂單炸了鍋急吼吼擴產,理想汽車這波“先抑后揚”的戲碼,比電視劇還刺激!但問題來了:消費者的耐心,是被這么折騰的嗎?
一、從“8000產能”到“月銷500”:理想MEGA的“跳樓式開局”
老湯哥在視頻里說了大實話:“去年我們對MEGA期待老高了,工廠供應鏈全按8000臺/月準備的!”這話聽著耳熟不?是不是像極了某些手機廠商發布會喊“備貨100萬”,結果首銷當天官網還能隨便買?理想汽車當時為啥這么狂?說白了,還是被前幾年的“增程式紅利”沖昏了頭。
想想2023年,理想L系列賣得那叫一個風生水起,月月霸榜中高端SUV銷量,老板李想更是放話“要做全球第一”。眼瞅著MPV市場被騰勢D9、極氪009啃得火熱,理想尋思:“我來個更狠的!純電MPV,5.3米超長車身,續航超1000公里,定價55.98萬起,這不吊打一切?”于是乎,MEGA還沒上市,就開始給供應鏈畫大餅:“兄弟們,準備好,這玩意兒能賣爆,每月8000臺起步,產能趕緊拉滿!”
結果呢?2024年初MEGA正式交付,現實狠狠給了理想一巴掌。第一個月交付量沒公開,據老湯哥透露“最慘的時候一個月只交付了500多臺”,更狠的是“有一個月因為庫存太多,直接沒生產”。500臺是什么概念?隔壁騰勢D9隨隨便便月銷過萬,極氪009也穩定在5000臺以上,理想MEGA這銷量,連人家零頭都不夠!
為啥賣不動?當時吐槽聲就沒停過:外觀像“大面包”被群嘲“丑出天際”,55.98萬的價格比騰勢D9貴了10萬,純電MPV續航焦慮還沒解決,充電再快也不如增程式方便……消費者用腳投票:你理想好好賣你的SUV不行嗎?非要來MPV市場當“顯眼包”?
二、產能砍半再砍半:供應鏈被坑慘,現在擴產比登天還難
銷量崩了,最慌的不是理想汽車,是那些跟著它“all in”的供應商。老湯哥坦言:“產能放空造成了我們和工業合作伙伴的巨大損失?!边@話可不是客套話——汽車生產線不是擰螺絲,一條產線動輒上億投資,供應商為了MEGA專門改造廠房、采購設備、培訓工人,結果理想一句話“賣不動了”,這些投入全打水漂?
咋辦?止損??!“很多合作伙伴把生產線改造了,提供其他車型的產能。”老湯哥輕描淡寫一句話,背后是多少供應商的血淚史:可能今天還在給MEGA焊車身,明天就得拆了設備給L9做零件;昨天剛招了200個工人培訓MEGA裝配,今天就得讓他們去擰L8的螺絲。供應鏈不是橡皮泥,想捏成啥樣就捏成啥樣!
結果就是,等理想反應過來“產能過剩”時,能砍的全砍了,最后只剩下“1650臺/月的極限產能”。老湯哥還挺得意:“3300臺就相當于原來1650翻了一倍了!”大哥,你忘了去年吹的牛是8000臺嗎?現在翻一倍才3300,還好意思說?
更要命的是,上海車展后MEGA突然就“翻紅”了。為啥?可能是大家看習慣了覺得“越丑越耐看”,可能是理想偷偷降價促銷,也可能是騰勢D9、極氪009的訂單排到明年了,消費者沒得選只能捏著鼻子買MEGA……總之,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理想傻眼了:生產線就這么點,咋造?
三、“加班加點”是廢話:汽車產能不是“外賣加個菜”,想加就能加?
老湯哥在視頻里拍著胸脯保證:“我們會加班加點,把交付速度盡量去爬升!”這話聽著暖心,但懂行的人都笑了:汽車生產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哪是“加班加點”就能搞定的?
首先,供應鏈跟不上。比如座椅,原來給MEGA供貨的座椅廠,早就把產線改成給L系列做座椅了,現在理想突然說“我要加單”,座椅廠得重新調設備、備物料,沒個把月根本轉不過來。再比如電池,寧德時代的產能也是排著隊的,你理想臨時要加量,人家憑啥給你插隊?
其次,工人不夠用。汽車生產是流水線作業,不是多雇幾個臨時工就能解決的。一條生產線需要焊工、裝配工、質檢員等幾十種崗位,每個崗位都得培訓到位,不然造出來的車誰敢開?理想現在喊“七月份做滿3000臺,八月份沖3500臺”,工人怕是要連軸轉,加班費都得掏到肉疼!
最后,品控是個大問題。為了趕產能,很多車企會犧牲品控,比如最近某新勢力SUV就被曝“車漆鼓包”“內飾異響”,車主維權吵翻天。理想MEGA本來就因為“丑”被吐槽,如果再加上“質量差”,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了。
四、消費者憑啥為理想的“決策失誤”買單?
最讓人窩火的是:理想自己拍腦袋定產能,賣不動就砍線,賣爆了就喊“等不及”,最后受苦的是誰?是那些真金白銀下單的車主!
有位網友吐槽:“我3月份訂的MEGA,銷售說4個月提車,現在都7月了,告訴我還要等倆月!早知道產能這么拉胯,我為啥不買騰勢D9?”還有人更慘:“為了等MEGA,把家里的舊車都賣了,現在天天打車,每月多花幾千塊,理想能報銷嗎?”
老湯哥說“好飯不怕晚”,但消費者的時間不是飯,等不起!買車是為了改善生活,不是為了給車企的“決策失誤”當試驗品。理想汽車要是真有誠意,就別光嘴上說“抱歉”,拿出點實際行動:比如給等車超過3個月的車主補貼點電費、送點保養券,或者干脆坦誠“我們產能就是跟不上,要不您退訂吧,我們賠點違約金”——但理想會這么做嗎?恐怕很難,畢竟現在訂單就是“面子”,退一個少一個。
五、新能源車企集體“產能焦慮”:到底誰在瞎折騰?
其實理想MEGA的“產能過山車”,不是個案,而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個縮影。前幾年新能源火的時候,車企們像瘋了一樣擴產,今天喊“年產能100萬”,明天喊“全球最大工廠”,結果呢?2024年價格戰一打,多少車企庫存堆成山,不得不停產裁員?
就拿蔚來來說,去年合肥工廠產能利用率不足50%,逼得李斌喊“要活下來”;小鵬更慘,肇慶工廠一度停工半個月,員工放長假;就連比亞迪,雖然銷量第一,但據說部分老款車型的生產線也在“降負荷運行”。
為啥都這么折騰?因為大家都在賭:賭自己的車能賣爆,賭市場份額能搶到,賭對手會先倒下。但市場不是賭場,消費者更不是韭菜。你今天盲目擴產,明天就得含淚砍線;你今天對供應鏈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明天需要幫忙時人家可能就“沒空”。
理想汽車好歹還有L系列撐著,要是換成那些小品牌,MEGA這波“先抑后揚”早就把自己玩死了。所以啊,車企們與其天天喊“產能多少萬”,不如踏實實把產品做好、把供應鏈理順、把消費者當回事——畢竟,能讓車主心甘情愿等車的,永遠是過硬的產品力,而不是“我們在加班加點哦”的空話。
結尾:
最后說句大實話:理想MEGA的交付問題,本質上是“企業野心”和“市場現實”的碰撞,是“拍腦袋決策”和“供應鏈規律”的矛盾。老湯哥的視頻與其說是“回應”,不如說是“甩鍋”——把責任推給“去年銷量慘淡”,推給“供應鏈調整慢”,唯獨沒提“我們當初為啥那么樂觀”。
對于消費者來說,等車可以,但得等得明白:車企不能把我們當“韭菜”,更不能把我們當“緩沖墊”——你們決策失誤的鍋,憑啥讓我們用時間和金錢來背?
理想汽車要是真有擔當,就別光說“好飯不怕晚”,先把“飯”做熟了再說。畢竟,餓著肚子等飯的人,耐心是有限的;而被傷透了心的消費者,下次可能就直接換家館子了。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