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最早的出處典故,是西漢司馬遷所撰的《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侯韓信意圖謀反,最后招來殺身之禍,臨死前連聲高呼:“悔不用蒯通之計?!眲畹弥耸潞?,就派人蒯通抓了起來,親自審問。
“就是你小子當初唆使韓信造我反的?”蒯通聽到劉邦這話不慌不忙,大大方方地承認:“沒錯,我是教過他??上н@小子不聽我的,最后自取滅亡。如果他采納我的計策,陛下怎么能這么輕松地滅掉他呢?”
劉邦佯裝大怒,說:“烹了他!”蒯通見勢不妙,當即下跪大呼:“哎呀,陛下要煮我,我冤枉啊?!眲顔柕溃骸澳愣妓羰刮业某甲禹n信造反了,我烹了你有何冤屈?”于是蒯通說出了那句名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strong>
后人據此概括出“逐鹿中原”這一成語。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中也有:“暴秦無道,群雄并起,逐鹿中原?!?/strong>
“逐鹿中原”,“中原”二字很好理解,因為中原就是黃河中下游地區,那時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爸鹇埂钡摹奥埂弊骱谓忉屇??為什么不是逐百獸之王老虎,或是陸地上體型最龐大的大象呢?
這個“鹿”的說法有兩種,一是“祿”。祿本意指福,后引申為官吏的薪俸、食物、賞賜物、富貴等。祿在古時還有命中注定的盛衰興廢,意同命運?!墩摵狻っx》:“命當夭折,雖稟異行,終不得長;祿當貧賤,雖有善性,終不得遂?!彼浴爸鹇埂本褪恰爸鸬摗?,追逐天命。
還有種說法是“鹿”專為諸侯所射殺。東漢著名思想家王充編撰的《論衡》中有一句:“天子射熊,諸侯射麋,大夫射虎豹,士射鹿豕?!蔽髦艿亩Y儀中有射箭活動,身份地位不同,箭靶上面的動物也不同。
其中可能牽扯到一個文化遷移,古人打獵多是打鹿,豺狼虎豹有但少且兇險。鹿溫順,遇到危險只會逃跑。鹿跑得很快,要獵它最好通過圍獵的方式,讓其無處可跑。圍住后,最尊貴或最有本領的人拉弓射箭,成功獵鹿。
隋唐學者顏師古曾注釋“中原逐鹿”中的“鹿”是政權、地位。那么,以豺狼虎豹來喻帝位、政權合適,還是鹿來喻更合適?
中原逐鹿的前意,“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即秦人丟了鹿,天下所有人都來圍捕追逐。拿下秦人丟的鹿,也就意味著接過其原本的大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