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字間尋道。——唐淚
四大天王的粉絲群體內部常起紛爭。
這項愛好,自1992年獲封王者之際便已開啟,一路延續至今。
為了在競爭中打壓對手,這個群體里相當一部分人,無所不用其極。造謠、詆毀、施展“無間道”手段,甚至詛咒謾罵,其毫無底線之舉,實在令人瞠目。
然而,四大天王自身,絕對擔得起最強偶像之名。
然而,又有何人能夠抵擋住四大天王的聯手一擊?
這個話題是怎么產生的呢?
其一,坊間有言,倘若譚詠麟與張國榮未曾淡出香港樂壇,便不會有四大天王的誕生。其二,亦有人稱,為抵御來自臺灣的原創歌手王杰、齊秦、周華健等人的沖擊,資本以量產的方式打造出了四大天王。
對于前者,筆者此前已進行過論述。
當年譚張二人在樂壇風頭無兩,倘若不是因輿論影響以及雙方擁躉的紛爭,先后選擇退出樂壇,寶麗金唱片定會持續在他們身上投入大量資源,源源不斷地為他們配備優質的歌曲資源。
這般情形下,劉德華的三屆TVB最受歡迎男歌手獎怕是要直接化為泡影;張學友也只能繼續處于觀望狀態;至于黎明,恐怕連轉會寶麗金唱片都將困難重重。而唯有在臺灣出道的郭富城不受此影響,依舊能夠借著在華語世界大紅大紫的強勁勢頭,回到香港大展身手。
待歲月流轉、世事變遷,或許四大天王真的就不復存在了。
這個推理頗具邏輯性。
然而,事情亦存在另一面。
倘若沒有香港樂壇四大天王,其影響力定會較如今縮減許多。
香港十大文化名片之中,四大天王居于首位。
他們的影響力,絕非僅囿于香港,甚至超脫了亞洲這一地域范疇,進而蘊含著某種全球化的意味。
舉例來說,張學友曾兩度現身世界音樂頒獎典禮的舞臺,一舉斬獲全球銷量最高亞洲流行樂歌手以及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項,這一成就獨一無二。而郭富城則以百事品牌為紐帶,與美國樂壇天后珍妮·杰克遜實現了堪稱世紀的合作,此等盛事同樣無可復制。
多年來,四王亦曾多次開展海外巡回演出。
而在華語圈中,他們往往是各類重大活動現場最具分量的人物。
譬如張國榮離世之時,四大天王皆親臨現場,那無疑是最為莊嚴肅穆的時刻。
他們無法被影壇“雙周一成”以及樂壇許冠杰、譚詠麟等人物所取代。
諸多實例,皆為實證。
那究竟何為四大天王的聯手一擊呢?
這需從他們各自的優勢專長,以及專業素養、行業榮譽等維度來剖析。
單論顏值與人氣,三位偶像派同時登場,便足以碾壓娛樂圈中的大多數人物。少數能夠繼續角逐的,能稱一句不落下風,就已然十分難得。
就像香港有魅力不凡的鄭伊健、氣質出眾的古天樂,臺灣有顏值出眾的林志穎與風度翩翩的金城武。
然而,在那個偶像派群雄逐鹿的年代,郭富城一人便連續七年登頂明星肖像印刷品銷量排行榜;劉德華更是獨攬港臺十大偶像第一名長達六年之久。
這屬于實打實的硬實力。
他們能否一展歌喉?
探討這件事的前提,是參與者需知曉何為演唱。
簡單來講,從氣息運用、咬字處理、吐氣方式、發聲技巧,到共鳴把控、真聲力度、假聲表現、顫音運用,以及情感投入和創造力呈現,各位能聽出多少門道?
坦率地講,在網絡上輕易對歌手唱功加以貶抑的人,一百個當中,恐怕連半個真正深諳唱功門道的都沒有。
這很有趣。
張學友嗓音天賦異稟,演唱技巧亦爐火純青;郭富城風格多變,共鳴感強烈、聲線極具磁性且技巧超群,演唱難度系數頗高;劉德華音準精準度堪稱一流;黎明則在慢板情歌的演繹上獨具魅力。
樂壇之中誠然不乏眾多實力派歌手,然而,若論曲風的豐富多元、獨特辨識度以及歌曲的演繹難度,四大天王陣營皆堪稱無出其右。
從那悠揚的《夕陽醉了》、深情的《一起走過的日子》、帶著淡淡愁緒的《第四晚心情》與浪漫的《夏日傾情》,到充滿夢幻色彩的《純真傳說》、滿含眷戀的《只想一生跟你走》、真摯的《謝謝你的愛》、滿溢思念的《哪有一天不想你》,還有那詩意的《聽風的歌》、飽含執著的《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帶著遺憾的《真情難收》以及蘊藉深情的《情深說話未曾講》等。
列出其代表作,便可一目了然。
再論演。
回溯至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影壇,從《天若有情》與《五億探長雷洛傳》,到《赤腳小子》《都市情緣》《甜蜜蜜》《浪漫風暴》,再到《風云雄霸天下》和《暗戰》 。
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從《無間道》《男人四十》與《三更之回家》,到《三岔口》《父子》《投名狀》《C+偵探》《白銀帝國》以及《殺人犯》。
在二十一世紀一零年代,從《最愛》《浮城大亨》《桃姐》與《寒戰》,到《踏血尋梅》《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2》以及《無雙》。
此外,四人共攬九座三金影帝獎杯,斬獲六次香港年度票房冠軍,一次刷新香港華語影片影史票房紀錄,五次跨越內地十億票房大關。
若以聯手一擊的尺度衡量,哪個人物到來能不俯首稱臣?
雙周一成都,此安排不可行。
需不需要講講舞臺方面的情況呢?
從舞臺霸主、亞洲舞尊到唱跳巔峰巨匠,再至東方演藝神話。
僅郭富城一人,便足以抗衡整個華語天地。
紅館的王者級人物、“地獄式”亡命十八夜演出、堪稱十年最強的演唱會、攬獲香港舞蹈年獎的實力、獨特的四百五十度旋轉舞臺、引得兩百明星齊聚小巨蛋的盛景,以及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唱跳盛宴。
即便到了如今,年近六十的郭富城,只要一站上舞臺,魅力依舊無人能及。
這同樣是天王們的集體榮耀之一。
好了。
回溯到上述話語,為抗衡臺灣原創歌手王杰、齊秦、周華健等帶來的沖擊,資本通過批量化運作,打造出了四大天王。
這聽起來,像不像一則玩笑?
或許有人會講,文中所述的,乃是四大天王歷經多年取得的成果,并非其起步之時的情形。
往昔之時,郭富城作為四大天王之一,已然在臺灣、內地以及新加坡樂壇占據鰲頭。劉德華與黎明也成功進軍臺灣和新加坡樂壇。就拿新加坡備受矚目的醉心龍虎榜來說,除了王杰還能嶄露頭角,齊秦和周華健幾乎難覓蹤影。
待到獲封王位之后,攻勢愈發勢如破竹。
那么,究竟是誰應當去抵抗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