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的一名地礦同行,北京工業大學的一名地質工程博士火了,他的博士論文的一篇致謝感動了無數網友,自稱“挖煤老三”,12歲從挖煤工人開始,最后逆襲逆博士畢業,堪稱吾輩楷模!他的事跡甚至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10w+自媒體轉發!
據作者自述
他來自小山村
小時候曾跟父親挖過煤
經歷過兩次高考
上了專科,然后通過專升本
學習了地質工程專業,
研究生學習的是采礦工程專業,
在煤礦上呆了一年多!
博士期間在新疆阿勒泰又呆了一年多!
這位博士,出身可謂貧寒,寒暑假一直都在忙于各種打工:
進過上海電子廠的車間,
去焦作的建筑工地上綁過鋼筋,
來邯鄲的高速公路上鋪過瀝青,
鉆進晉城煤礦上扛過炸藥,
在鄂爾多斯煤礦里干過掘進,
曾穿梭于學校的各種飯店,忙于提桶擦桌子等各種打雜……
讀研時,經室友贈送,才有了自己的第一臺手機;
2018年研究生二年級才有了第一臺電腦;
自己僅有的2條褲子,其中一條還是大學室友給的……
這篇致謝中
沒有華麗的辭藻
作者在每一段長長的感謝詞中
講述了自己艱苦
卻又無比充實的求學時光
據作者提供的證書顯示
2020年9月到2025年6月
他在北京工業大學全日制學習
修完博士研究生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
于2025年6月9日
取得工學博士學位
作者向記者展示其曾發布動態:
“上了研究生就好啦,就不會有煩惱啦,研究生每個月都有500元的補助,一畢業礦上就要,老媽就不用再去工地做飯了。”
“今天吃了人家一半橘子,以后不許吃了,要找機會買回給人家。吃飯時同學給我碗里挑的幾筷子面條的情誼都難還,水果這么貴,自己想吃的時候又舍不得,難免會自憐,萬萬不要自憐,要堅強啊老三,心思硬一點。”
7月16日,作者告訴記者,對那些還在奮斗中的寒門學子,他建議大家:
“吃飯時好好吃飯,睡覺時好好睡覺,該做什么事情時,要果斷、堅決、講究策略地去干。迷茫和焦慮是沒有任何用的,思想先行,行動至上。在調查研究清楚現狀的基礎上,明確方向,死打硬拼去深耕,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對所處行業的判斷與認識,等待機會。當然這些有很多人做不到,還是少玩會兒手機,少和父母爭吵吧。”
有人說,敘述所謂逆襲的故事
不是要感謝困苦
而是要感謝陽光、勇敢、堅韌的自己
懷揣奮斗逐夢的信念
不論處于何種境地
終會一路成長,綻放芬芳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綜合瀟湘晨報、紅星新聞、北京日報、北京工業大學
添加小編微信可進行業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