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爆火的鴻蒙大飯店?能否為中國的豪華車發展帶來什么啟發?
如果你刷短視頻,可能會被“鴻蒙大飯店”刷屏。這說的可不是某家新開的高檔餐廳,而是華為鴻蒙智行為其車主打造的“超規格”服務體驗。免費充電、免費吃飯喝茶、上門取送車、代辦手續、夜間保養服務、甚至車出問題售后比你還著急… 這套組合拳下來,讓不少車主直呼“像去了海底撈”,更讓其他品牌的車主羨慕不已。
這讓我想起來了銀行搞得哪個大額存款的俱樂部!給一些富豪們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財、沙龍、免費的游玩等等系列服務!而鴻蒙智行現如今給車主免費充電、免費吃飯、免費有飲品。不僅僅是餐吧還有茶吧等功能一體化了!
甚至還有上門取車,車輛出現問題,鴻蒙智行交付中心比用戶更著急,打電話讓車主來檢查!并且很多手續不用車主跑,他們來完成!
從現在來看鴻蒙智行在汽車領域仿佛玩起來了“海底撈”模式!不過并不是每一位車主都會去這樣薅羊毛的!但在短視頻上的確火了,這也能帶動鴻蒙智行汽車的銷量!
這就意味著鴻蒙智行的汽車從智能駕駛、舒適度、科技感賣點開始往服務方面、回家的舒適感方面前進了!但要做這個服務,需要銷量有一定體量,需要汽車有一定的價位段,目前來看鴻蒙智行系列的車都是25萬左右以上的車,聽說尚界加入可能是在20萬左右,還是搭載ADS4.0的!
那么20萬以下的車主還能享受鴻蒙智行這樣的待遇嗎?
聽說有幾個界要獨立建設銷售網絡了,那么鴻蒙智行會不會就分了等級了……
但這種服務如果是認真為用戶負責的企業,也可能會卷這個方面的服務!這不比親自開車門更加高級嗎?因為鴻蒙智行分布的區域更廣,在很多地區都可以享受。希望很多車企跟上,別讓你們車主羨慕鴻蒙智行,就真的轉到人家車企下了!
“鴻蒙大飯店”到底在賣啥?本質上,鴻蒙智行(華為深度賦能的汽車品牌聯盟,如問界、智界等)做了一件顛覆傳統4S店模式的事:
把“修車點”變成“社交生活館”:用戶中心不再只有冰冷的維修車間和等待區,而是融合了高品質的餐吧、茶吧、辦公區和活動空間。車主等待或保養時,能真正放松甚至社交。
把“用戶焦慮”變成“品牌責任”:車子有問題或需要保養,一個電話,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取車,修好再送回來,所有手續他們代辦。這種“我比你更急”的態度,徹底消除了傳統修車時的麻煩和不確定性。
把“免費服務”變成“流量密碼”:免費的精美餐食、飲品、“代駕師傅鞠躬送車、開車主車帶手套,給方向盤和主駕套上網罩”等服務細節,被車主自發拍成短視頻廣泛傳播。這些真實體驗成了鴻蒙智行最有說服力的廣告,實實在在地拉動了銷量。
估計其他車企看了直撓頭很難學會?鴻蒙智行這套打法,可不是隨便哪個品牌都能輕易模仿的“花架子”,背后有硬門檻:
得有“本錢”燒:提供牛排、咖啡、頻繁的上門取送車,成本可不低!鴻蒙智行的車(如問界M9)定位較高(普遍25萬以上),利潤空間相對大,加上累計交付量可觀(超70萬輛),才能支撐得起這種規模化的高成本服務。即將推出的尚界(預計20萬左右)可能就會在部分非核心服務上有所調整。
得有“網點兒”多:得益于華為龐大的門店網絡(全國超5000個觸點),鴻蒙智行能快速鋪開服務,觸達更多用戶。傳統車企或新勢力重建這樣一張密集的服務網,投入巨大。
得有“一體化”的腦子:從車機系統(鴻蒙座艙)實時感知車主需求,到服務端快速響應定制,需要強大的數據和流程打通能力。很多車企的車和售后是脫節的,反應慢一拍。
那么這“豪華服務”能長久嗎?會不會變味?人們最關心兩個問題:
能堅持多久?會不會虧不起? 目前看,鴻蒙智行并非盲目“燒錢”。一方面,優質服務帶來的口碑轉化成了真金白銀的訂單(近三成尊界S800車主因服務下單,老車主推薦率超高);另一方面,面對少數高頻“薅羊毛”用戶(約15%),內部已在探討積分制等分級管理模式,確保核心用戶的體驗。關鍵在于平衡好用戶福利和成本控制。
不同“界”獨立銷售,服務會分三六九等嗎? 不同子品牌(如享界偏商務、智界、尚界偏年輕)未來可能有各自側重(比如享界、尊界和問界M9加強商務接待),但基礎的核心服務承諾(如救援響應速度、OTA升級保障)預計會保持統一標準,避免讓低階車主感覺被“拋棄”。
那么對行業和車主意味著啥?鴻蒙大飯店的火爆,給整個汽車行業扔下了一顆“震撼彈”:
豪華的新定義:未來的“豪華車”,比拼的絕不僅是真皮座椅和百公里加速,更是“終身省心”的服務體驗。誰能真正把車主當“家人”,解決用車全過程的煩惱,誰才能贏得人心。“服務到位是基礎,到位得像‘回家’才是真本事”。
中端車不必照抄,但必須創新:20萬以下的車型,很難也沒必要完全復制鴻蒙的“牛排+咖啡”模式。但它們可以聚焦于高感知、低成本的服務:
? 終身免費道路救援:成本不高,但雪中送炭。
? 夜間/周末取送車:利用技師閑時,方便上班族。
? 透明化維修流程:APP實時看車輛工位狀態,消除等待焦慮。
? 不必強求現做豪華餐食,可合作發放咖啡券、洗車券等。
盲目模仿要栽跟頭:已有車企嘗試模仿“免費大餐”,卻因外包管理不善(如食堂偷工減料)翻車,反遭群嘲。服務必須匹配自身用戶群體的真實需求和品牌調性,生搬硬套只會適得其反。
這可能是車主福音,因為這是服務大戰才剛開始!
鴻蒙智行點燃了這把“服務內卷”的火,對消費者絕對是大利好。它證明了一個道理:當電動汽車的性能和智能化越來越趨同,“誰讓我更省心、更被尊重” 將成為車主選車的關鍵。
其他車企要跟上,可以:
抱團取暖:中小品牌可以聯手共建共享服務網點,分攤成本(尤其在三四線城市)。
發揮特長:比如定位“家庭”的車,可以推出“兒童看護+車輛保養”組合服務;換電有優勢的,可以深挖換電體系的便利性。
真誠透明:把服務流程做得更透明、更可預期,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力。
一句話總結: “鴻蒙大飯店”的火,燒掉了傳統汽車服務的“冷漠”。它宣告了一個新時代:汽車競爭的下半場,是“感動率”的比拼。雖然鴻蒙目前優勢明顯,但這場由它掀起的服務升級浪潮,最終受益的將是所有中國車主——那個“修車像求人”的時代,真的要結束了!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