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明
“八一軍旗迎風展,進軍號聲響震天,我們是劉鄧大軍第八旅,誕生在抗日烽火的太行山。打上黨,老爺山前逞英豪;戰平漢,西玉曹村震敵膽。猛虎掏心邵耳寨,血戰楊莊英名傳,挺進大別山建奇功,決戰淮海捷報傳。渡長江,智取云和揚美名;追窮寇,所向披靡下西南。首克重慶再戰成都,肅清殘敵在川黔,解放戰場顯神威,殲敵十萬零三千”——《八旅戰歌》。
南征北戰
這支英雄部隊即是1945年10月于山西襄垣成立的晉冀魯豫軍區第3縱隊第8旅,旅長馬忠全、政委鮑先志(未到職,由盧南樵繼任),旅機關以太行3分區部分干部為基礎組成,下轄第22、23、24團。1946年7月,8旅隨3縱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1947年11月,24團撥歸皖西軍區(后歸建),3縱副司令員劉昌毅兼任8旅旅長。1948年5月,改稱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第8旅,黃林任旅長。1949年3月,8旅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11軍32師,師長何正文、政委盧南樵,原屬各團依次改稱為步兵第94、95、96團。1950年1月,32師兼川東軍區大竹軍分區,師長兼司令員何正文、政委高治國。
◆第一任旅長馬忠全、政委鮑先志。
94團前身為1937年12月以八路軍769團7連為骨干,與昔陽、邢臺、榆次等游擊大隊合編成立的129師385旅獨立支隊(即汪乃貴支隊)。1938年3月,129師隨營學校第8連調入。8月,改為129師冀豫抗日游擊支隊第2團。1939年3月,編為新385旅獨立2團。1940年6月,改番號為第14團。1943年3月,新385旅與太行3分區合并,14團即隸屬于3分區。1945年9月,編入太行縱隊第3支隊。10月,編入3縱8旅為第22團。1949年3月,改稱11軍32師94團。該團歷史較老,戰斗作風頑強,能打硬仗,為軍、師主力團。1939年4月,曾被129師評為“晉東南地區冠軍團”。其3連為“鐵的連隊”,11連為“包圍圈里的模范連”。
95團前身為1939年5月以八路軍129師特務營和冀豫邊區特務營合編組建的129師特務團,著名戰將皮定均為該團首任團長。1940年6月,改為第34團,由129師直屬。1941年1月,劃歸太行5分區。1945年9月,編入太行縱隊第4支隊。10月,編入3縱8旅為第23團。1949年3月,改稱11軍32師95團。該團有一定紅軍基礎,1連為32師唯一的紅軍連。團隊作戰經驗豐富,戰斗力很強,為軍、師主力。團長嚴大芳,是11軍兩名全國戰斗英雄之一,被譽為“奇才虎膽”。
96團前身為1938年8月成立的八路軍129師獨立支隊第2大隊。1939年11月改為晉冀豫邊抗日游擊縱隊第3團。1940年6月,3團與129師先遣支隊第2大隊合編為新10旅30團。1941年9月,劃歸太行2分區。1945年9月,編入太行縱隊第2支隊。10月,編入3縱8旅為第24團。1947年11月,調歸皖西2分區,為基干團。1949年3月歸建8旅,改稱11軍32師96團。該團為129師老部隊,3連為著名的“馬定夫愛民模范連”。
8旅所屬各團均為抗戰時期以少數紅軍連隊和部分紅軍干部、戰士為骨干,與我黨領導的當地抗日游擊隊相結合發展建立起來的。歷史老,基礎好,參加過太行山北部地區反六路圍攻,晉東南地區反九路圍攻,創建冀南和晉冀豫邊區根據地,百團大戰,林南戰役,馬坊戰斗,反蠶食、反“掃蕩”,堅持敵后抗戰,局部反攻和大反攻等大小戰役、戰斗416次,殲敵18948人。
解放戰爭期間,8旅在劉鄧首長指揮下成長壯大,南征北戰,功績顯赫。先后參加了上黨、邯鄲戰役、隴海路自衛反擊戰、定陶、甄南、滑縣、巨金魚、豫皖邊戰役、豫北反攻、魯西南戰役、挺進大別山、淮海、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等重大戰役,以傷亡1.2萬余人的代價,殲敵116918人。血火征程中,這支部隊戰斗作風勇猛,樸實堅韌,戰斗經驗豐富,執行命令堅決,攻守均佳,戰斗力甚強,是3縱的主力旅,也是劉鄧大軍的頭等主力部隊。
首戰西玉曹
1945年10月底,邯鄲戰役進入最后關鍵時刻。我晉冀魯豫軍區主力發起全線總攻,敵新8軍戰場起義,40軍106師大部被殲,第30軍也受到致命打擊,敵被迫南撤。3縱8旅奉命圍攻西玉曹之敵,打亂敵部署,遲滯敵主力南撤。10月30日午夜,8旅抵近西玉曹,將敵包圍。
西玉曹位于河北磁縣滏陽河以東約5公里處,四周沙丘環繞,居民數百戶,寨墻高丈余,村東北角有高房數座,為全村制高點。該村為敵南撤時必經之地,側翼掩護之理想要點。拿下西玉曹,便可截斷敵逃路。守敵為第30軍67師之199團、200團約2000余人。該師戰斗力較強,199團為陳誠系精銳,200團為西北軍舊部,半美械裝備。
了解敵情、地形后,8旅旅長馬忠全決心趁敵不備,迅速發起攻擊。遂令22團首先奪取村西沙丘,得手后,從西面向村內攻擊;24團從村南面進攻;23團位于村西北為預備隊。戰斗發起后,遭到敵人猛烈還擊。我22團團長親自率部隊沖鋒,1營一舉攻占沙丘,俘敵一部,殘敵退卻。3連連長靳小瑞率部乘勢沖入村內,迫敵1個班投降,控制了西面寨墻和部分民房。24團奪取村南部分居民點后,冒著密集炮火突入村內,遭到敵人反撲。由于占房較少,不利于兵力、火力展開,兩團戰至拂曉主動撤出。
◆西玉曹戰斗示意圖。
31日上午,西玉曹以北4里白塔村之敵40軍兩個營前來增援,以寬大正面的隊形,在軍號齊鳴的聲勢下,向我22團沙丘陣地猛攻。22團居高臨下,頑強抗擊。敵人一片片倒下去,又一波一波沖上來,戰斗異常激烈。9連干部全部傷亡,班長站出來指揮戰斗。6連陣地多次發生白刃戰,將敵人頂了回去。危急時刻,8旅令預備隊23團加入戰斗,全力側擊白塔村出援之敵,激戰至16時,殲其600余人,迫使該敵退入西玉曹。
當夜,22團和24團繼續攻擊襲擾疲憊敵人,再度占領了村西、村南之圍墻。守敵亦加強了防御,增設暗堡、鹿砦、照明柴堆,在主要方向上將房屋貫通,墻壁上挖了三層射孔,構成密集火力網。
11月1日,敵又多次反撲,均遭痛擊回縮。是夜,8旅三個團分從西、北、南三面同時發起攻擊。22團分兵兩路從村西突入,與敵展開巷戰,穿墻破壁,楔入縱深,攻占房屋數十座。23團、24團對村北、村南的攻擊遇敵頑抗,僅一部兵力攻入村內,占領少數房屋。陣地未及鞏固,敵在猛烈炮火下多次集團反沖擊。拂曉時分,將我逐出。這一夜激戰,敵我均傷亡慘重。
2日上午,為速殲該敵,旅長馬忠全、政委盧南樵決心打破常規,于白晝組織強攻。戰至17時,22團攻至村中央并炸毀敵師指揮所,俘敵少將參謀長,敵人頓時混亂。23團、24團趁機勇猛夾擊,戰斗空前激烈。為防敵作困獸之斗,3縱令8旅網開一面,待敵突圍至村外聚殲。敵在密集炮火掩護下,從村正南、東南蜂擁而出,當即遭我8旅預伏部隊截擊、追擊,被殲700余人。
至此,邯鄲戰役勝利結束。8旅在最后的關門之戰中,斃傷敵800余人,俘敵師長李學正少將以下500余人,繳獲各種炮8門、擲彈筒15具、輕重機槍70余挺等裝備。
西玉曹之戰是8旅成立后的第一仗,為邯鄲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3縱在戰役總結中指出:“西玉曹戰斗,四晝三夜,與頑軍主力激戰,指戰員英勇頑強的精神的確值得大大表揚……遲滯了頑敵全軍后退的時間,使之就我預設的袋形內聚殲。從整個戰役上著眼,8旅西玉曹頑強的持續戰斗是有很大功績的。”
浴血楊莊
1946年12月至1947年1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巨(野)、金(鄉)、魚(臺)戰役,8旅首克巨野堅城,再戰魚臺楊莊,成為該戰役中表現最突出的部隊。戰后,劉鄧首長致電中央及各個縱隊,予以通令表揚:“特別是巨野和楊莊作戰,表現最為模范。”兩戰之中,尤以楊莊戰斗更顯8旅頑強作風。
1947年1月3日,3縱7、9兩旅配合6縱圍攻金鄉,苦戰兩日未克。5日,魚臺敵整88師62旅及定陶張嵐峰部和菏澤劉汝明部分別從南、西兩路馳援,我軍決心以主力在運動中殲滅援敵。
◆楊莊戰斗示意圖。
8旅附9旅25團于1月8日進至魚臺以北,發現崔莊、高莊、楊莊、陳家集駐有敵軍,但番號不明,根據村莊大小,判斷敵兵力不超過兩個營,遂決心于當晚冒風雪殲滅該敵。以22團攻擊崔莊,23團2營和24團1營攻擊楊莊,25團為預備隊,并以一部包圍陳家集。
崔、高、楊三莊毗連,居民100多戶。戰中方知,據守該地之敵為62旅186團,日械裝備,戰斗力很強,善于村落防御,多為3年以上老兵。186團團部帶1營守高莊,2營守崔莊,3營守楊莊。敵進入該地雖僅1日,但立即構筑工事,并派出便衣偵察楊莊以北,三莊相互支援,并以8里外的魚臺敵炮兵為依托。
8日22時,戰斗打響,陳家集之敵懼戰而逃。22團猛攻崔莊三次,因敵火力猛烈而受挫,遂就地構筑工事,尋機再戰,副團長桂逢偉到1營指揮戰斗時不幸犧牲。23團2營和24團1營冒著敵人熾烈的火力迅速撲向楊莊村沿,搭人梯,炸墻垣,勇猛突入村內,與敵展開逐屋逐院爭奪,不斷向縱深擴展。經徹夜激戰,兩個營占領了村西北部7座院落。此時,天已破曉,因占領地幅小,地形開闊,后續梯隊白天無法直接支援,敵瘋狂反撲,封閉了突破口,將我兩營圍困在村內。
我兩個營與主力失去了聯系,吃不上飯,喝不到水,又沒有彈藥補充,仍然士氣高昂,斗志旺盛。他們發揚了我軍英勇頑強、堅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和敵人展開了更為激烈、更加殘酷的戰斗。有的戰士犧牲了嘴里還咬著敵人的耳朵,有的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有的刺刀插進敵胸膛自己也被敵人刺中。24團1營僅剩10余戰斗人員,仍擊退敵人進攻,守住了陣地。23團2營6連機槍手王振海被敵人圍困在一個院落里,與敵反復周旋,敵人最后縱火燒房,他在烈火中壯烈犧牲。從9日拂曉到中午,我連續打退敵7次大規模反撲,予敵重大殺傷,但自己傷亡也很大,已不足200人,被敵人壓縮在3座院子里。
◆楊莊戰斗間隙,23團副團長張慶和與戰友一起商量調整部署。
8旅為了支援楊莊戰斗,令22團、24團同時于黃昏時對崔莊、高莊實施猛攻,以分散敵兵力、火力。楊莊內,帶隊的23團副團長張慶和利用戰斗間隙召開了兩營黨委聯席會議,同2營營長楊漢中、教導員楊一年、24團1營營長漆文富等組成火線支部,進一步鼓舞士氣,將兩營統一組織起來,由張副團長指揮,將還能戰斗的人員不分單位,不講職務,合并組成臨時戰斗班排,重新明確戰斗任務,要求所有指戰員英勇戰斗,不怕犧牲,死守現有陣地。他們從敵尸中搜集彈藥,再行強攻,終將失去的4座院落奪回,加以鞏固。
14時許,天空烏云密布,轉眼間大雪紛飛,能見度很差。8旅令22團提前向崔莊攻擊,殲敵一部。23團、24團主力分兩路向楊莊南側進攻,村內部隊立即向敵發起反擊。在我內外夾擊下,敵大部被殲,余敵會同崔、高兩莊殘敵向東南潰退,22團全力追擊,預伏之3營適時攔截,與敵展開白刃格斗,給敵重大殺傷,逃敵紛紛投降,至18時戰斗結束。此時,敵援兵逼近,8旅尚有150余名傷員急待搶運,旅長馬忠全、政委盧南樵分配各團指標并親自抬擔架,保障了傷員全部及時轉移。
此戰,8旅斃傷敵1000余人,俘敵500余人,打了一場不折不扣的硬仗,涌現出張慶和、楊漢中、漆文富、楊長鎖等103名戰斗英雄。
攻克宿縣
解放戰爭中,8旅參加的攻堅戰不多,但都打得相當精彩。1946年12月,8旅打巨野,以偷襲與強攻相結合的戰術,一舉破城,殲敵3000余人,24團7連獲“巨野登城第一連”稱號。1947年4月,湯陰攻堅戰,8旅在火炮使用、工兵爆破、打敵反沖擊等方面收獲較大,劉鄧首長予以通報表揚:“以果敢機敏的動作,不失時機地炸開西門突入城內,起了積極的配合作用。”1947年7月,8旅鏖戰羊山,歷經12個晝夜的苦戰,殲敵3900余人。1948年11月,8旅參加淮海戰役,首戰宿縣,把配角當主角去打,創造了自組建以來在一次戰斗中俘敵超過4000人的最高紀錄。
◆我軍占領巨野縣政府。
宿縣攻堅戰,意在切斷敵徐、蚌間之聯系,配合華野圍殲黃百韜兵團。中野劉鄧首長指定主力3縱包打,8旅的任務是:從東、北面包圍宿縣,占領東關、北關和火車站,掃清外圍據點,破壞符離集至宿縣間鐵路,而后為縱隊預備隊。8旅當時只有22、23兩個團,24團留皖西,尚未歸建,全旅僅4000余人,新兵和解放戰士較多,武器、彈藥十分缺乏,但干部及老戰士久經鍛煉,軍政素質較高,仍為勁旅。
11月12日上午,8旅23團與城北10余里處的九孔橋之敵展開激戰,守敵在南有宿縣、東有符離集敵軍的增援下,據堅頑抗,與我多次爭奪,尤以裝甲列車橫行直撞,火力猛烈。23團腹背受敵,傷亡漸增。配屬的旅工兵分隊及時將九孔橋南200米的一涵洞和幾處鐵軌先后炸掉,阻止了敵人瘋狂進攻。23團牢牢控制住了陣地,切斷了敵人從徐州南援宿縣。
◆宿縣東門城墻。
13日,3縱各旅完成了對宿縣的合圍。當晚,8旅向敵外圍主要陣地東關展開攻擊,首先由22團3營打響,至14日拂曉,占領了敵支撐點兵營,團長涂學忠在指揮部隊反擊時負傷。上午,旅長黃林、政委盧南樵看望涂學忠時,要求22團務于當晚拿下東關,23團負責攻打火車站。
14日晚,兩團同時采取行動。22團在炮火支援下,與7旅19團迅速突破東關敵防御。敵步兵在6輛裝甲車和城內炮火掩護下瘋狂反撲,22團除以部分兵力抗擊外,主力則以打通院墻的辦法繼續向縱深發展。3營用輕重機槍和迫擊炮擊毀敵一輛裝甲車,余車后撤,該營乘勢猛插,直打到東關外的小河橋邊。守敵以兩輛裝甲車橫守橋頭,橋旁地堡又有6挺機槍封鎖。前鋒7連毫不畏懼,勇猛沖鋒,先以爆破手段打下地堡,再以白刃格斗殺過小河橋。11連緊隨7連沖進東關大街,占領了一座洋房,繼以手榴彈打退敵之反撲。此時,23團已奪取火車站,亦投入東關戰斗。在我3個團的合力打擊下,東關守敵全線崩潰,縱火焚燒東關大街和兵營,向城內逃竄。15日4時,各團會師于東門城下。
15日7時,縱隊下令攻城,8旅22團作為主攻東門的7旅之預備隊。23團于北門佯攻,3營提前15分鐘行動,戰士們抬著梯子、跳板,往返于城墻附近,造成攻城聲勢,分散敵人注意力。總攻打響后,我軍炮彈準確地射向目標,炸得城墻、城門磚石橫飛,塵煙四起。7旅部隊爆破成功,潮水般沖入城內。22團適時投入戰斗,向縱深猛插。這時,敵人發現北門不是主攻方向,便向北門涌來。一線23團副團長嚴大芳當機立斷,變被動為主動,變堵敵為攻城,令3營立即向北門發起攻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全營火器壓制城墻上的敵火力點,投彈組跑步越過護城河,向城墻上連續投彈。搭梯組迅速跟進,豎起云梯。營長龍光銀帶9連兩個排冒著彈雨登上城墻,與敵人展開肉搏。該營突入城內后,打退敵之裝甲車和步兵的反沖擊,翻墻破壁,殺向縱深。巷戰中,8連兩個排沿城墻向兩邊進攻,直搗西北250米處的教堂(敵指揮部),打亂了指揮系統。縱隊得知3營主動從北門登城后,非常高興,令8旅再從北門投入部隊。23團1、2營即從東北角機動登城,并攻入城內。此時,8旅兩個團向敵縱深楔入,對配有裝甲車之敵施以大膽穿插、分割。敵番號眾多,指揮不一,防御體系迅速瓦解,終被各個殲滅。至16日3時,宿縣戰斗勝利結束,全殲守敵第25軍148師、交警第16總隊等部12500余人,8旅俘敵4373人。
解放重慶
1949年11月中旬,二野主力進軍大西南,突破敵川東防線。32師由11軍二梯隊轉為一梯隊,全體指戰員輕裝前進,多路追擊逃敵。27日,11軍令32師由南川經觀音橋、清河場、五市場一線向重慶進擊。
95團進至清河場,殲敵108軍一部后,繼續跟蹤追擊。為不失戰機,日夜兼程85公里,在雙勝場將敵主力追上,一舉沖入村內,激戰數十分鐘,殲滅敵108軍軍直及239師715團大部,俘700余人。96團在追擊途中,正確判斷,將主力置于棟清場東北及東南地區預伏敵人。當日夜,敵果然由此通過,我軍突然出擊,將其包圍,殲其大部,共俘敵110軍111師副師長林惠民以下2000余人。該團向迎龍場出擊的1營也俘敵600余人。
29日,32師令96團向廣陽場、大興場進攻,95團向海棠溪進擊。當日下午,95團副團長嚴大芳率第1、3營接連突破重慶長江南岸土地埡和涼風埡敵兩道防御陣地,逼近敵主陣地黃桷埡。黃桷埡在一座高山上,南面山下是黃桷埡村(17時被我占領),北面山下是海棠溪,與重慶市中心隔江相望,是敵人在長江南岸的一個重要屏障。該處守敵為361師一部和國民黨內政部警察1個團,陣地工事堅固,居高臨下,火力密集,強攻難以奏效。
◆32師部隊進入重慶市區,受到市民熱烈歡迎。
嚴大芳看完地形后,決定采取夜間突襲的手段,由3營主攻高山陣地,自己帶1營攻海棠溪,直搗敵人指揮部。行動開始后,3營輕裝分散攀越山頭往上直沖,敵人節節后退。該營沿途粉碎敵人兩次抵抗,于19時抵近黃桷埡。9連副排長李懷玉帶一個班,趁天黑一口氣沖到敵人山頭中國銀行大樓附近。敵1個連見我軍來勢兇猛,連忙憑借有利地勢居高臨下,以猛烈火力向下亂掃。李懷玉毫無畏懼,仍然直向前沖,并且哄騙敵人大聲喊道:“1排在左,2排在右,趕快沖!”敵人被迷惑住了,不知黑暗中沖上來多少解放軍,嚇得停止抵抗,舉手交槍。李懷玉帶的這個班俘敵96名,繳槍炮一批。中國銀行大樓敵人制高點被突破,敵兵即四散奔逃,所謂黃桷埡外圍防線全部崩潰。
當日夜,嚴大芳率1營從混亂撤退的敵群中,冒充敗逃準備渡江的敵108軍部隊,從側翼迂回,直插海棠溪。當他們沖進敵指揮部時,里面已空無一人。這時,山上敵人打電話過來,報告解放軍正向山上進攻,嚴大芳借機以指揮部的名義,命令山上敵軍撤到海棠溪南側公路上集合,師、團長官速來指揮部接受新任務。21時,1營1連控制了通往重慶的渡口,繳獲了敵輜汽第10、16、17團的汽車200余輛。他們切斷了重慶與海棠溪的聯系,并監視長江上敵海軍的行動。2連奪取了西南面的高地,3連繼續在大街上捕捉俘虜。
山上敵軍殘部接到撤退的假命令后,慌忙下山集合并搶奪公路上的汽車。嚴大芳得悉后,即讓1營營長馮鴻章帶一個排,在兩輛卡車上架起機槍,前去“維持秩序”,將站好隊的100余敵人全部俘虜。
95團在這次戰斗中,機智靈活,動作迅速,大膽穿插,共俘敵400余人。96團在團長顧登友的帶領下橫掃廣陽場、大興場,又殲敵361師200余人。蔣介石于29日下午從白市驛機場飛往成都轉逃臺灣。32師占領海棠溪,直逼重慶,國民黨軍政機關爭相逃命。30日17時,95團和96團趁機渡江,分別占領了市中心區和50兵工廠,重慶即告解放。12月1日,32師師部在重慶人民熱烈歡呼聲中進入市區,開始擔負警備任務。94團渡江后繼續西進,解放南充,參加成都戰役,接洽敵18兵團起義投誠。
第一個正規化師
1951年4月,32師免兼大竹軍分區,出川北上,進至河北武清(今天津武清)。10月,32師增編炮兵326團、坦克自行火炮237團,3個步兵團也進行編制調整,更換了蘇式裝備,成為我軍最早進行改裝的現代化步兵師之一。1952年10月,32師轉隸第16軍建制領導。12月,隨16軍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該師入朝后,首先擔負西海岸反空降、反登陸的作戰任務,構筑了大量工事并開展臨戰練兵。1953年6月,進至平康地區一線。為配合金城戰役,7月21日午夜,94團7連一個加強排反擊南朝鮮軍浦里北248.8高地,激戰半小時,殲敵81人。朝鮮停戰后,32師繼續駐守三八線與敵對峙,捍衛世界和平。1958年4月,32師從朝鮮歸國駐防吉林四平,開始了和平建設時期的新征程。
1985年全軍整編,這支部隊作為二野的主力師得以保留,執行北方乙種步兵師編制。1987年5月,該師參加大興安嶺撲火救災,142團3連被軍區授予“頑強撲火尖兵連”稱號。6月,軍區又授予144團3連“扶貧致富愛民模范連”稱號。1987年12月至1988年12月,師偵察連赴滇參加對越偵察輪戰,表現十分出色,成都軍區司令員傅全有曾題詞:“英雄虎膽”。1989年2月,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授予該連“英雄偵察連”稱號。
1991年3月,師長溫繼誠和炮兵團團長龔繼成一同被評為全軍“學雷鋒先進個人”,受到總政治部通報表彰,溫繼誠成為聞名全軍全國的學雷鋒標兵師長,榮獲金質榮譽章。1996年1月,該師因在吉林抗洪搶險中表現突出,被中央軍委記集體三等功。1998年夏,師參加吉林西部地區抗洪搶險,142團3營被評為全軍抗洪搶險先進單位,沈陽軍區為其記集體一等功。
英雄的“太行勁旅”自1937年12月第一支部隊組建以來,一屆屆領導,一代代官兵,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忠誠和智慧,為這支部隊譜寫了輝煌的歷史,鑄就了優良的傳統。從這支部隊成長起來的省軍級以上高級干部有120余人之多,開國上將陳錫聯、開國中將曾紹山、皮定均、孔慶德、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