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人靠衣裳馬靠鞍,位置一換全看穿。”
坐在位子上時,周圍總是熱熱鬧鬧。
一旦離開那個位置,才知道哪些是真情,哪些是假意。
1、離開價值,圈子只是虛名
俗語講得好:“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人在高位時,總有許多人圍在身邊稱兄道弟。
殊不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大多建立在利益之上。
當你失去利用價值時,就會看清人心真假。
戰國時,孟嘗君府里的三千食客,曾讓整個臨淄城都為之側目。
朱紅大門內,日日宴飲不斷,高談闊論聲從早到晚都未曾停歇。
直到齊王一道詔令下來,孟嘗君的相位沒了。
不過三日,門客便走得差不多了。
先是幾個以辯才自居的,說家中有急事,連夜收拾行囊離去;
再是那些舞刀弄劍的武士,揚言要去別處尋訪明主,跨上駿馬就揚塵而去。
曾經喧鬧的府邸,轉眼就變得空蕩蕩,只剩下寥寥幾人還留在那里。
孟嘗君決意回鄉,馮諼駕著輛舊馬車趕來迎接。
他翻身下馬,氣喘吁吁地喊道:“主公,我來護送您!”
孟嘗君回頭看了他一眼,說:“這些人,見有利可圖就湊上來,勢頭不對就趕緊溜走。”
回到故鄉,孟嘗君便關上了大門。
誠然,虛假的熱鬧,終究難敵真考驗。
名片上的燙金頭銜,最終會人走茶涼。
人生在世,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你的地位變化而改變態度。
一個人的強大,是擁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當你自帶光芒,便無需刻意追逐圈子,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從容篤定,不依附誰,也不懼怕誰。
2、離開平臺,成功多是幻覺
《韓非子》說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
很多人把平臺的資源,當作自己的能力。
卻不曾想,離開這個平臺后,事情往往沒那么容易辦成。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之子,因“將門之后” 的身份以及父親的戰功,在趙國朝堂受追捧,被視為“軍事奇才”。
他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軍事時引經據典,但藺相如認為他只會死讀兵書,不懂變通。
長平之戰時,趙王用趙括替換廉頗。
趙括錯把虛名當實力,推翻廉頗堅守策略,照搬兵書理論下令主動進攻。
秦軍主將白起看穿其底細,佯裝潰敗誘趙軍追擊,同時派奇兵切斷糧道,將趙軍圍困山谷。
被圍四十多天后,趙軍糧草耗盡,士兵們甚至到了互相殘殺為食的地步。
趙括想依“置之死地而后生” 組織突圍,親自率精兵沖擊秦軍,最終卻被亂箭射死。
趙括死后,四十萬趙軍投降并被坑殺,趙國元氣大傷。
他至死都不懂,光環與虛名不等同于實際作戰能力。
當那些依附的虛名褪去,沒有真本事支撐的人,終究只能淪為千古笑柄。
坐在好位置上辦事順利,常讓人誤以為是自己本事大。
等離開這個位置,才發現很多事情變得困難重重。
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分清哪些是平臺的力量,哪些是自己的真本事。
3、看清自己,才能站穩
《論語》中說道:“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不必擔心沒有好位置,要擔心的是自己有沒有站穩腳跟的能力。
剝去外在的光環,才能看清真實的自己。
曾國藩年輕時,科舉之路頗為坎坷,考了七次才中秀才。
放榜那日,他看著自己的名字,沒有狂喜,只默默握緊拳頭。
他深知自己天資不算聰穎,唯有靠后天勤補拙。
在京城做官時堅持每天寫日記反省。
他常在日記里批評自己:“今天討好上司,丟盡了讀書人臉面”,“昨天在酒桌上吹噓,實在不知羞恥”。
他不滿足于自察,還將日記拿去給朋友看,懇切地請他們批注指正。
哪怕是細微的過失被點出,他也會鄭重記下,次日便著手改正。
這樣堅持三十年,終成一代名臣。
諸葛亮也曾說過:“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這句話說明了立身之本。
真才實學,是永不貶值的黃金。
高位上的奉承話聽多了,容易看不清自己幾斤幾兩。
夜深人靜時誠實面對自己,比萬人追捧更重要。
真正的底氣不是來自位子,而是來自真才實學和端正品行。
只有看清自己,沉下心來在實踐中打磨技能,才能在任何境遇中都站穩腳跟。
《增廣賢文》有言:“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位子會換人,頭銜會過時。
唯有長在身上的本事,刻進骨子里的品德,才是人生真正的依靠。
離開位子后,有真本事的人,到哪里都立得住;
靠虛名撐門面的人,終究要現原形。
人生路上,要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每一次歷練中沉淀自己,才能一步步靠近想達到的地方,把路走得更穩、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