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直接把人都快熱懵了,好在這兩天下了一點小雨,總算了涼快了一些,但是依舊非常的炎熱。看了一眼墻上的掛歷,再過2天就是入伏的一個時間了,老話就經常講“夏至三庚便數伏”,2025年7月20日,今年三伏天正式開啟。那么天氣會不會出現特別炎熱的一個情況呢?按照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即為入伏首日,入伏的天氣又影響到后續整個的天氣走向,很值得大家去關注一下。
2025年是7月年20日入伏,這個是源自干支歷的一個計算方式,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夏至三庚數頭伏,數到夏至第三個庚日,剛好就是公歷的7月教20日,也就是初伏的一個開始。
很多人都在講,今年的三伏天比較特殊,甚至說是十年罕見,因為只有30天的一個時間,但要我說,時間是次要的,不管是30天也好,還是40天也罷,該熱還是熱,并不會因為只有30天,天氣就突然變冷,這個是不顯示的,因此,只要是進入了伏天,我們就要做好防暑降溫的一個工作,這個是歷年不變的一個做法。
7月20日入伏,4種人要“躲伏”,牢記:做3事忌3事,平安順利。躲是躲避的一個意思,伏字很有講究,源于古代“伏祭”傳統,指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也暗含天氣酷熱、宜靜不宜動的深意。
躲伏,不僅僅就是躲避三伏天的炎熱,而是提醒我們,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避免在不利時段暴露于不良環境中,達到養陽護陰、預防疾病的目的。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濕度最大,氣壓最低的悶熱期,人體易受外邪侵襲從而導致身體不適。
古人對“躲伏”早有深刻理解。《漢書·郊祀志注》闡明:“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躲伏這個概念了。
4種人要躲伏,分別是哪4種人?
1、 中老年人
這個時候天氣溫度比較的高,而中老年人調節體溫的能力比較弱,如果不注意補水防暑,很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及心血管問題。所以在這個時候,可以吃點梨、百合、銀耳等潤肺生津的食物,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2、 幼小孩童
孩子天生愛玩,由于天氣炎熱,很喜歡去水邊,或者是貪涼,吃一些冰鎮的瓜果,甚至高溫還往外跑,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中暑。因此,要注意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能讓他熱到,也要注意好好休息。
3、 慢性病患者
在這個時候有心血管疾病之類的人,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可不能去亂跑了,尤其是中午的時候,天氣比較的炎熱,更是要注意待在家里,以免熱氣傷人,導致身體不適。
4、 體格肥胖之人
肥胖的人,相對來講,很容易出現感冒之類的一個情況,而且這種人也更容易出現流汗的一個情況,三伏天更是容易被濕邪侵入,因此,要注意,避免大量的汗,飲食上也要清淡一些,保證充足的睡眠。
7月20日入伏,做3事
1、 養成午休的一個好習慣,尤其是中午的時候,天氣異常的炎熱,我們休息的時候,大概在30分鐘左右,不要太久了,午睡起來之后,輕微活動一下,喝點水。
2、 每天稍微出點汗。養生要適應自然規律,該出汗時就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建議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慢跑等低強度活動,避免大汗淋漓耗傷陽氣。
3、 吃點容易消化的事物,另外還多食清熱利濕食材,如冬瓜、苦瓜、綠豆湯等瓜類湯飲可祛濕補水。
7月20日入伏,忌3事
1、 對著空調直吹。空調冷風直吹頸背部會使肌肉受寒,導致持續痙攣、后背酸痛。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低于26℃,肩背不直對空調。
2、 忌吃生冷油膩的食物。
### 二、忌寒涼飲食傷脾過量冷飲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出現黏膜水腫和糜爛。突然食用冰飲會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引起血壓波動,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3、忌久坐空調房。長時間處于空調房,會使汗毛孔突然關閉,將冷空氣閉在體內,導致排汗功能中斷。建議每天開窗通風兩次以上,每次15-30分鐘。保持適度出汗是排出體內毒素的重要途徑。
今年的三伏天雖然只有30天,但是炎熱程度基本上變化不會太大,面對如此高溫的天氣,我們要懂得躲伏,這樣才能真正舒服的過整個炎熱的三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