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活一口氣。在中醫理論中,人體內非常重要的一種“氣”就是陽氣,可看作是各臟腑功能正常運轉的原動力。
為什么陽氣不足,會汗如雨下?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科專家丘保潤表示,陽氣,在中醫里就是人體內的一股推動力、熱能。它維持著我們身體的溫度、精神、內臟運作。尤其是對汗腺的控制,陽氣起著“開關”作用。
陽氣足,汗液就能在正確的時機、適當的量中排出來;可陽氣一虛,這個“開關”就壞了,汗就開始亂出,白天稍微動一動,晚上睡著也能出汗,甚至出冷汗。
這種汗,叫“自汗”或者“盜汗”。白天靜止時汗出不止是“自汗”;夜里睡著后出汗叫“盜汗”。
這兩種情況,都是陽氣虛的表現。除了汗多,陽氣虛的人往往還會有以下幾種癥狀:
?手腳冰涼,尤其是冬天
?怕冷,甚至夏天也吹不了空調
?精神疲憊,說話沒勁兒
?大便稀軟,小便清長
?脈搏偏緩,舌苔淡白
在古代醫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中,有一劑妙方名為桂枝甘草湯。
此湯劑是張仲景專為那些因病情所需,服用發汗藥過度,致使大量出汗,心陽受損,進而引發心慌、心悸的病人而精心調配的,這方子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簡潔而高效,僅由兩味藥材構成——桂枝與炙甘草。
桂枝甘草湯的配方如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
汗作為陽氣的載體,其大量流失會帶走體內的陽氣。從身體的反應來看,這種損傷主要作用于心臟,導致心陽不足,當心臟受到這樣的影響時,反應會尤為強烈,出現心慌、心悸等癥狀。
面對這種情況,桂枝甘草湯便是一劑良方,能夠有效緩解這些癥狀,這也是它最初的應用目的。
反之,如果心臟的陽氣不足,它就無法有效地固攝汗孔,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導致出汗增多。
換句話說,陽虛的人往往也伴隨著多汗的情況,因此,桂枝甘草湯在調和心陽、止汗方面,同樣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醫案
患者,女,50歲。
主訴:盜汗1年余,患者訴近1年來每天晚上睡覺就出汗,清晨睡醒發現睡衣背部盡濕,冬季也一樣出汗,曾在多家醫院多次中醫診療,效不佳。
診斷:患者精神疲倦,面色浮白,時有心悸,易受驚嚇,夜臥汗出,白天較少出汗,無口干口苦,納眠差,二便調。舌淡嫩,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細。
辨證:證屬心陽不振,治以溫攝心陽。
處方:方擬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
桂枝30g ,煅龍骨30g ,先煎十分鐘,煅牡蠣 30g,先煎十分鐘,炙甘草10g,浮小麥30g,癟桃干30g。3劑,水煎服。囑其忌食寒涼。
二診:患者訴盜汗、易驚、心悸均減輕。上方不變,繼服7劑。
一周后患者諸癥悉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