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手上那個從不離身的手機殼,仔細聞過嗎?
很多人覺得,新手機殼有點味兒很正常,晾兩天就好了。
但你錯了。
那股怎么也散不掉的“新”味,根本不是什么出廠自帶的清香。
而是它在悄悄對你“報警”。
大家日夜同眠的手機殼,可能正在悄悄傷害你的健康,甚至是正在讓人患癌。
手機殼
手機殼的怪味
我們總覺得,新東西有點味兒再正常不過。
可這手機殼的味兒,不一樣。
尤其是網上那些九塊九還包郵的,一拆開,一股廉價塑料的沖勁兒直竄天靈蓋。
手機玩久了,后背一發燙,那味兒更是加倍蒸騰出來,熏得人腦仁疼。
很多人壓根不當回事。
但真相是。
這股怪味,根本不是什么“新產品的氣息”,而是一份寫滿了原料的“黑心賬半單”。
它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它的出身有多“臟”。
手機殼
一個正經手機殼,原料成本擺在那兒,一噸好料子上萬塊。
可有些作坊,為了把價格打到地板上,路子野得很。
他們專門回收各種工業廢塑料,甚至把主意打到了醫療廢品和電子垃圾上。
這些東西被粗暴地粉碎、熔化,再加點廉價的化學助劑調和一下。
搖身一變,就成了大家手里那個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保護殼。
那股刺鼻的怪味,就是這些見不得光的垃圾原料和化學品在高溫下發出的“哀嚎”。
你以為是給手機穿了件新衣,其實是隨身帶了個微型的“固廢處理廠”。
這些“毒殼”里藏著的東西,可不是鬧著玩的。
最常見的是“塑化劑”。
媒體消息
這玩意兒是塑料界的“味精”,能讓硬塑料變得柔軟又有彈性。
可它對人體的傷害,是潛移默化的。
它能順著你手心的汗,溜進你的身體里,慢慢“搞破壞”。
對孩子來說,它就是“催熟劑”,會擾亂內分泌。
讓小男孩變得沒那么“陽剛”,讓小女孩發育提前。
對成年人,它也在悄悄消耗你的健康,讓你莫名其妙地過敏、哮喘,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如果說塑化劑是“溫水煮青蛙”,那“多環芳烴”就是“披著羊皮的狼”。
這東西,就愛藏在那些顏色過于鮮艷、花里胡哨的圖案里。
現在流行的“多巴胺”配色,如果價格便宜得離譜,你就要亮起紅燈了。
多環芳烴里的一些成分,是公認的強致癌物。
它一旦進入身體,就不愛走了,像個頂級間諜,慢慢積累。
最終誘發基因突變,癌癥風險就這么上來了。
還有一個更陰險的,叫“鉛”。
鉛中毒的厲害之處在于,它能攻擊你的全身,傷神經、毀骨骼,嚴重點還能把腎臟撂倒。
你想,夏天手心愛出汗,手機又是個“暖寶寶”。
高溫加上汗液,簡直是為這些重金屬毒素開辟了一條VIP通道,直通你的體內。
這不是危言聳聽。
央視報道稱,早就有人把市面上的手機殼拿去做檢測,結果讓人后背發涼。
一些廉價手機殼的鉛含量,能超標幾十倍。
這意味著,你每一次滑動屏幕,每一次接電話,都可能在進行一次微量的“自我投毒”。
那些查不出原因的皮膚病、反復發作的頭疼乏力。
大家有沒有想過,罪魁禍首,可能就是你天天捏在手里的這個小東西?
媒體報道
如何避免致癌風險
為什么這些有毒的手機殼能這么橫行無忌?
答案簡單又殘酷:手機殼這個行業,至今沒有被納入國家的強制性認證目錄。
這意味著,它是一個巨大的、缺乏監管的灰色地帶。
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沒有強制的質檢報告,更沒有嚴格的市場準入。
無數“三無”產品,乘著電商的東風,堂而皇之地流進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在屏幕這頭,大家看著精修的圖片和天花亂墜的文案。
什么“食品級硅膠”、“嬰兒般觸感”、“環保無毒”。
大家被這些詞哄得心花怒放,下了單。
可屏幕那頭,商家到底用什么料子給你做的,你永遠無從知曉。
這片監管的“真空”,最后,只能由我們這些不知情的消費者,用自己的健康來填補。
你以為省下的是一杯奶茶錢,其實賭上的是一張沒人能替你買單的健康賬單。
央視報道
面對亂象,我們也不是只能束手就擒。
保護自己和家人,只需要多一點常識和警惕。
千萬別再信“物美價廉”的神話。
價格低到離譜的手機殼,幾乎可以和“劣質”、“有毒”劃等號。
成本是商業的底線,用一塊錢的料,永遠做不出十塊錢的品質。
再者就是,靠自己的感覺。
若是新手機殼有刺鼻異味,特別是那種化學感的塑料味、香味,直接拉黑。
正常的工業品,應該是幾乎無味的。
另外,若是摸著手感黏膩,或者感覺表面浮著一層油似的,很可能是劣質材料在“出油”。
千萬不要買!
還包括那些邊緣粗糙,合模線歪歪扭扭,顏色過于艷麗,甚至用濕巾一擦就掉色的產品。
這都說明它的工藝和用料很“將就”。
這種對產品的態度,你還敢信它用的是安全材料嗎?
當然,最重要的是。
我們要盡量選擇液態硅膠、高品質TPU這類公認相對安全的材料。
它們通常無味、柔韌且不易變形。
買之前,要仔細觀察,盡量選擇有完整包裝,印有廠名廠址、執行標準等信息的品牌產品。
這至少說明,它敢為自己的產品負責。
媒體消息
手機殼是消耗品,用久了會老化、藏污納垢。
就算買的是合格產品,也建議最多一年一換,別讓它成了細菌和有害物質的“養老院”。
買回來之后,還要給新殼一點“冷靜期”。
剛買回來的手機殼,別急著給手機“穿”上。
先用清水沖洗一遍,然后在通風的地方晾幾天。
這個簡單的動作,能讓附著在表面的部分有害物揮發掉,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媒體消息
結語
大家平時愿意花幾千甚至上萬塊買一部手機,卻常常在幾十塊錢的手機殼上反復計算。
總想找那個最便宜的。
但我們一天觸摸手機的時間,可能比牽家人的手還要長。
這個與你最“親密”的物件,它的安全,真的不該被忽視。
尤其家里有孕婦和小孩的,他們的身體更加敏感脆弱。
在這件事上,再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一個小小的手機殼,映照的是我們對生活品質和健康的真實態度。
這筆賬,得自己算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