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提案向檢察建議轉化
系統治理消除診療隱患
近日,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光照鎮某村衛生室,醫療廢物專用回收箱置于處置室醒目位置,佩戴胸卡的村醫正為村民仔細問診。而數月前,這里還存在輸液操作不規范、藥品隨意堆放等隱患。
這一改變源于一份政協提案向檢察建議的轉化,以及一場覆蓋全州1432個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規范“大體檢”與系統治理。
2025年初,黔西南州政協委員的一份聚焦基層醫療短板的提案引起了黔西南州檢察院的高度關注。提案直指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在執業資質、藥品管理、廢物處置等環節存在的隱患。
村衛生室是農村醫療體系中最基層、最基礎的部分,診療行為不規范將直接威脅群眾健康安全。黔西南州檢察院在立案調查后發現,部分衛生室未經核準擅自靜脈輸注抗菌藥物、臺賬缺失導致藥品溯源困難、陰涼藥品暴露于常溫環境、醫療廢物貯存設施簡陋甚至與生活垃圾混堆……這些隱患如同埋在農村健康網絡的“暗雷”。
面對全州上千個村級醫療點的龐大體量,檢察機關啟動一體化辦案機制。檢察長掛帥組建專班,統籌全州基層力量深入村寨,通過現場核查、問卷調查等方式精準“掃描”病灶,不規范診療問題被逐一鎖定。
之后,多部門凝聚治理共識,開展系統整治。2025年3月,黔西南州檢察院召開公開聽證會,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法律專家組成的“益心為公”志愿者團隊現場評議。聽證結論清晰指出治理路徑——衛生健康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亟須打破職責壁壘,聯合開展系統整治。
會后,兩份檢察建議書現場送達州衛健局與市場監管局,建議嚴控診療資質與操作規程,重點監督藥品全周期管理。更具突破性的是,建議書明確要求兩部門啟動跨領域聯合治理,這為后續全域整改奠定制度基石。
4月,黔西南州檢察院、州衛健局、州市場監管局召開聯席會議敲定整治方案。衛健系統制定專項整改方案,572家醫療衛生機構完成143項問題整改,簽訂規范承諾書309份;市場監管部門立案查處18起藥品違規案件,發放整改文書301份,279家衛生室藥品管理全面達標。兩單位還合力爭取專項資金,為400余家醫療衛生機構配齊陰涼柜、空調等藥品存儲設施。
為筑牢長效防線,黔西南州衛健局投入專項培訓資金,計劃舉辦培訓班,覆蓋600余名村醫,從源頭上提升規范執業能力。
6月,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志愿者組成的評估組隨機抽查107家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結果顯示,藥品臺賬清晰可查、醫療廢物分類處置、執業村醫全員在崗,曾經的診療亂象已不見蹤影。
黔西南州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守護好農村醫療‘網底’,就是守牢廣大村民的健康屏障。我們將持續聚焦民生痛點,讓檢察建議不僅‘落地有聲’,更要‘治理有效’。”
新聞來源:正義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