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睿見Economy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提質向新,智贏未來”,由“閉門峰會、大會論壇、技術領袖峰會、多場主題論壇、N場行業發布、主題參觀活動”等15場會議和若干配套活動構成,各場會議圍繞汽車行業熱點重點話題,探索方向,引領未來。其中,在7月11日下午舉辦的“主題論壇五:汽車企業跨國經營的創新與突破”上,中國汽研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童一帆發表精彩演講。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行業同仁、媒體朋友:
今天,我代表中國汽研圍繞新能源汽車出海相關話題進行分享。當前,“高質量出海” 已成為行業共識,不少觀點認為國內市場競爭加劇是企業出海的核心動因,但從本質來看,中國汽車產業憑借完善的產業鏈、充足的人才儲備及工程師優勢,已具備較強的全球競爭力。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汽車企業出海既是市場選擇,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汽研有幸參與其中,助力中國車企更好地走向全球市場。
本次分享主要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全球能源體系的發展趨勢;二是中國汽車及車企出海的現狀與面臨的挑戰;三是中國汽研作為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在構建一體化服務體系、陪伴車企實現全球合作共贏方面的思考。
一、全球能源體系向 “新” 逐 “綠”
從宏觀趨勢來看,能源轉型已成為全球共識。我國提出 “3060” 雙碳目標,相較于部分國家 “2550” 的規劃,目標更具挑戰性。汽車行業雖非碳排放的核心領域,但在能源轉型中肩負重要責任。
據《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白皮書(2050)》及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 1824 萬臺,滲透率約 20%。從區域來看,歐盟、東南亞(含印度、馬來西亞、泰國)、澳新等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復合增長率均保持較高水平,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偏好已發生顯著變化。
回顧發展歷程,2008-2009 年我國啟動 “十城千輛” 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時,乘用車市場接受度較低,早期產品也存在諸多不足。如今,新能源汽車在性能、模式等方面已形成差異化優勢,正如奔馳相關負責人所述,其新能源產品在品牌矩陣中已占據重要定位。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 4000 萬輛,滲透率超 40%,持續帶動汽車產業鏈升級與生態重構。
從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來看,自 “九五” 計劃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確立 “三縱三橫” 技術路線以來,我國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領域持續投入,車企與零部件企業協同發展,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產業鏈成熟度顯著提升,為中國汽車具備國際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出口數據來看,2021-2024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增長迅猛,2024 年達 585.9 萬輛(含商用車與乘用車)。但需注意的是,當出口規模達到一定體量后,單純依賴貿易模式難以支撐持續增長。目前,部分企業已出現海外市場質量驗證不足、用戶投訴等問題,暴露了對海外使用習慣與環境適應性研究的欠缺。
因此,構建全球化資源網絡,通過共性技術與平臺降低服務成本,成為支撐車企出海的關鍵。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出海路徑將逐步從貿易向 KD(散件組裝)模式演進,最終實現重點市場的全產業鏈布局,部分企業已開始布局海外研發中心,以更好地滿足全球化市場需求。
二、中國汽車出海現狀與挑戰
當前,中國汽車企業出海進程加速,這與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形成疊加效應,但二者本質上源于同一產業背景: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調校難度低于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與變速箱,新勢力企業推出的產品已能滿足消費市場基本需求。
在燃油車時代,企業常通過空懸、CDC 等硬件配置掩蓋產品差異化不足的問題,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進而引發競爭加劇。這一現象傳導至產業鏈,表現為主機廠向供應商施壓、供應商向下游轉嫁壓力,從上市公司報告及行業調研來看,產業鏈利潤率與資金狀況已引發對行業長期發展的擔憂,相關問題仍在探討中。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汽車產品已具備出海的基礎條件:外形設計方面,頭部車企多引入國際知名設計師,設計語言與消費者關注的屬性更貼合全球市場;產品性能與品質也得到顯著提升。2024 年中國汽車出口延續良好態勢,企業已深度參與全球化競爭。
當前中國汽車出海呈現三大特征:一是市場從發展中國家等邊緣市場向主流價值市場轉變;二是部分企業已實現從產品出口、品牌建設到產業扎根的戰略躍遷,例如通過投入賽車運動(如奔馳 F1 車隊),以當地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構建品牌形象;三是出口策略、生產策略等均發生適應性調整。
對比全球主要車企(如豐田、現代、本田、大眾、通用、奔馳、寶馬)的銷量結構,中國車企的海外銷量占比仍與國際領先企業存在差距,但這種差距也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在出海過程中,中國車企需構建對海外市場的動態適應與本地化布局能力。例如,俄羅斯市場面臨質量驗證與口碑投訴問題;東南亞市場因酸雨、高溫暴曬等氣候特征,對產品適應性提出特殊要求;中東市場存在 DAB 數字收音機適配問題;歐洲汽車文化、巴西政治經濟環境等也需針對性應對。
中國汽研依托 “標法智庫”,梳理了全球市場的標準法規、產業政策、銷量數據與競爭格局,建立分析模型,為車企提供市場準入評估、路徑選擇與策略制定等服務,助力企業理性布局海外市場。
總體而言,中國汽車出海在市場準入、檢測認證、品牌建設等方面仍面臨多重挑戰,中國汽研愿與車企攜手,共同打通出海之路。
三、一體化服務體系與全球伙伴共贏
作為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中國汽研從以下維度構建服務體系,助力汽車產業高質量出海:
第一,提供全流程市場咨詢服務。依托中國中檢集團在全球 40 余個國家、70 余家分支機構的網絡優勢,中國汽研可獲取一手市場信息與政府溝通渠道,為車企提供宏觀環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工業技術、法律法規等)、政策法規解讀、貿易方式分析、產業鏈調研等服務;同時覆蓋市場容量、競爭格局、競品分析、消費者需求等細分領域,貫穿乘用車、商用車等不同品類,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決策支持。
第二,開展全鏈條測評驗證服務。圍繞產品定義、設計驗證(DVPV)與海外適應性驗證,提供環境適應性(如電網穩定性、電壓波動等場景)、車聯網功能等專項測試,確保產品符合海外市場需求。
第三,助力海外品牌建設。通過與國際汽聯等機構合作,以賽事文化為載體,助力中國車企向海外輸出品牌價值,提升國際影響力。
第四,深化國際技術合作。作為國家級汽車產業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支撐力量,中國汽研已與尼日利亞、烏茲別克等國家開展技術法規驗證合作,推動中國標準與技術的國際化應用。
中國汽研定位為 “政府幫手、企業助手、消費者顧問”,目前已在歐洲、中東、日韓、港澳臺、東南亞等地區派駐常駐人員,2025 年計劃推進南美與中亞分中心建設。
未來,中國汽研將致力于成為汽車企業全球化運營值得信賴的質量服務伙伴,與行業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出海。
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