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彭興偉|靜脈曲張具有漸進性,早診早治是關鍵!若已出現血管明顯迂曲或皮膚變化,建議立即血管外科評估,避免不可逆損傷。
如何診斷下肢靜脈曲張
診斷下肢靜脈曲張的方法通常都不復雜,醫(yī)生通過簡單詢問病史和查體,基本可以確診。在影像學診斷技術非常發(fā)達的今天,對于下肢靜脈曲張,仔細的查體仍然有很大的價值。通過查體,醫(yī)生基本可以了解靜脈曲張的程度,甚至可以預言超聲中將看到的返流部位。超聲檢查是除了查體以外診斷靜脈曲張最重要的檢查,在超聲下可以測量曲張靜脈的直徑,查找“滲漏”的瓣膜,并檢查下肢靜脈系統(tǒng)有沒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會影響手術方案和整體治療)。
病情分期與治療時機選擇
- 一期(毛細血管擴張/網狀靜脈)
- 表現:皮膚表面可見細小紅/青紫色網狀血管,無突出。
- 治療建議:首選保守治療,如穿醫(yī)用彈力襪(二級壓力)、避免久站久坐、抬高下肢、適度運動(如踝泵運動)。若對外觀有要求,可考慮硬化劑注射或激光治療。
- 二期(肉眼可見蚯蚓狀曲張)
- 表現:靜脈迂曲成團,高于皮膚,伴下肢沉重、疲勞感。
- 治療建議
- 癥狀輕微:繼續(xù)保守治療+藥物(如邁之靈、七葉皂苷)改善循環(huán)。
- 癥狀加重或影響生活:考慮微創(chuàng)手術(如射頻消融、激光閉合術)。
- 三期(水腫期)
- 表現:下肢腫脹,活動后加重,可能合并皮膚瘙癢。
- 治療建議:保守治療無效時,手術必要性顯著增加。推薦微創(chuàng)手術(如EVLT激光術),避免進展至皮膚病變。
- 四期及以上(皮膚潰瘍/壞疽)
- 表現:色素沉著、濕疹、潰瘍(活動性或已愈合)。
- 治療建議必須手術(如高位結扎+剝脫術),清除病變靜脈,促進潰瘍愈合。
最佳手術時機的關鍵考量
- 癥狀與生活質量
- 若出現持續(xù)疼痛、腫脹、皮膚改變或影響日常活動(如行走受限),應盡早手術。
- 避免拖延至潰瘍(CEAP C5-C6期),此時手術難度和復發(fā)風險增加。
- 并發(fā)癥風險
- 血栓性靜脈炎、肺栓塞:曲張靜脈血流淤滯易形成血栓,一旦出現紅腫、硬結需急診手術。
- 潰瘍感染:長期不愈的潰瘍可能引發(fā)骨髓炎,手術是根治手段。
- 患者健康狀況
- 控制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后再手術,降低術中風險。
- 高齡非手術禁忌:局麻微創(chuàng)術(如EVLT)對80歲以上患者仍安全。
- 季節(jié)與恢復期
- 選擇工作閑暇期,術后需1-2周恢復,1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
- 秋冬季節(jié)更佳,減少出汗感染風險,方便穿戴彈力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