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還有多少這樣的鐵飯碗?近日,甘肅靖煤能源有限公司王家山煤礦在報紙上公開“喊話”61名長期曠工職工,要求其限期返崗。聯系到近日曝光的“1歲工作22歲退休”,可見有些人是在挖人民心中建立起的信任地基,如果不刮骨療傷,大廈遲早會塌。
神奇的是,公司還本著“治病救人”原則,只要在規定期限內返崗并深刻認識錯誤,就可以繼續工作。
曠工這么久還能給機會,
市場經濟搞了許多年,鐵飯碗眾多企事業單位存在,要是在私企早被開除了,還需要對他們仁至義盡嗎?
甚荒唐,職工上班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俗語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和尚且如此,作為國有企業的員工,難道不知要遵紀守法,按時上下班?
這家國企竟然有61名職工,需要單位登報喊話回來上班,簡直是2025年天下第一怪事,是應該審視一下鐵飯碗是不是還有存在的必要了。
一直以來,人們對國有企業的詬病,莫過于效率低下,人浮于事。61名職工不上班,企業照樣運行,也說明企業根本不需要這么多人,少了這61名職工,說不定效益會提高一大截。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現在經濟情下行,就業刑勢嚴峻,企業職工理應珍惜自己的崗位,有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多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細品這起“國企登報喊員工回來上班”事件,有5大疑問待解。
一、長期離崗飯碗不破,合理嗎?
目前不知道該公司存不存在“吃空餉”情況,“在長期未到崗情況下,他們是沒有薪酬、沒有工資的”;但據去年《新京報》的報道,國企吉林森工集團泉陽泉飲品有限公司也曾發生過16名職工長期離崗的情況,其中一人甚至16年沒有在公司露面,但他們都 “參保但沒上班”。
需要追問的是,在員工長期不到崗工作的情況下,如果公司還為其繳納社保,符合規定嗎?符合“按勞分配”的原則嗎?這對按時上班的同事來說,絕對不公平;對比起民營和外企,更讓人感覺,國企的飯碗真“鐵”。
二、員工長時間離崗,認真找了嗎?
有記者聯系上 “擅自離崗16年”員工的丈夫,稱妻子一直在外地陪孩子上學。公司16年都聯系不上,媒體不費多大勁就聯系上了,所以公司究竟是認真找了,還是裝裝樣子?
再退一步說,哪怕企業自身沒有能力尋找,是否可以求助媒體、民政、公安等部門?
三、找不到離崗員工,就不能砸了他的飯碗?
《勞動合同法》第25、26條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有權解除合同。《公務員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中也都有規定,“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十五天,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三十天的”,可以予以辭退。
國企員工雖然和公務員不能等同,但基本的管理原則和制度規范也差不多。國企的本質也是企業,有人力成本核算的,用人要遵循市場化規則。堂堂國企居然被員工輕易拿捏,長達數年、十幾年內都放任自流,顯然超脫了常識,和市場經濟下的雇傭關系天差地別。
四、長期擅自離崗還有“資格”回來繼續上班嗎?
該公司回應,這些長期離崗員工,“直接按曠工辭退不符合勞動法”。這是考慮到《勞動合同法》中“用人單位解除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的規定,既然公司有通知的義務,又何以耽誤了數年、十數年?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國企員工”,這就是鐵飯碗讓普通打工人難以接受的對照。不少網友深深感嘆:這才是最溫情、最令人羨慕的公司。
五、既然企業照常運轉,61個“空崗”是否冗余?
這么多員工長達數年甚至十幾年不在崗,企業照常運營,顯然他們對應的崗位設置本身就存在冗余,類似的事情可能發生在私企嗎?
部分國企之所以出現員工長期脫崗等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一些共同點。比如管理松散,人事、財經制度不夠透明,外界看不到,內部也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紀律松弛,問責力度不嚴,即使被發現了,往往也輕描淡寫,甚至可以重新回來上班。
該清除的不僅是那些長期脫崗的員工,還有潛藏在管理層思維深處的“鐵飯碗”意識。哪怕是鐵飯碗,長期不用也是會生銹的。國企也好、民企也罷,流動的血液才能保障軀體健康;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優進劣出,才是現代企業的內在運行規律和基本競爭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