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難買老來瘦’與‘胖是福氣’等看法都存在一定的健康誤區(qū),需要幫助老年人及其照護者破除誤區(qū),清晰認識什么是真正健康的體重狀態(tài)。”
7月16日,中國營養(yǎng)保健食品協(xié)會體重管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朱翠鳳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7月15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官網發(fā)布推薦性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高齡老年人體質指數(shù)適宜范圍與體重管理標準》(以下簡稱《標準》)。
《標準》將高齡老年人定義為:實足年齡大于或等于80歲的人。推薦高齡老年人BMI適宜范圍為22.0至26.9。高齡老年人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身高,每月至少測量兩次體重。該標準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
《標準》提到,高齡老年人個體BMI保持在適宜范圍,以預防不良健康結局事件的發(fā)生、減少或延緩相關疾病及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為管理目標。對高齡老年人采取個性化體重管理策略,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開展健康管理。對BMI處于適宜范圍的高齡老年人,宜維持當前體重水平,避免體重進一步降低。對于BMI 低于適宜范圍的高齡老年人,宜采取措施避免其體重進一步下降,可適當增加體重。對于 BMI 高于適宜范圍的高齡老年人,宜維持體重水平穩(wěn)定,避免體重較大幅度增加或降低。
對于近三個月體重變化超過5%者,在排除疾病病程進展的前提下,宜增加體重測量頻次,并納入長期健康管理。高齡老年人宜通過自我管理或在其家庭成員協(xié)助下開展家庭管理,長期動態(tài)監(jiān)測BMI 變化,定期前往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或醫(yī)養(yǎng)結合服務機構參加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
“老年人體重管理與其他年齡群體相比,具有鮮明的特殊性,干預方式需要格外精細和個體化。”朱翠鳳表示,老年人的分解代謝速度往往快于合成代謝,肌肉更容易流失。同時,消化吸收能力普遍下降,消化腺分泌減少,加之牙齒缺失、吞咽障礙等常見問題,都嚴重限制了營養(yǎng)物質的充足和均衡攝入。
找到體重管理的平衡點,關鍵在于將關注點從單純的體重數(shù)字轉移到身體成分上,尤其要重視肌肉量的維持與提升以及體脂的合理控制。
朱翠鳳介紹,評估應個性化,結合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活動能力、咀嚼吞咽功能等綜合判斷。老年人體重管理絕非追求苗條或富態(tài),其核心目標是維護充足的肌肉量、控制過多的內臟脂肪,從而有效預防衰弱、跌倒、慢性疾病,提升生活質量和健康壽命。
來源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