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6日,特朗普宣布將終止對加州高鐵的聯邦資助。同日晚些時候,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發表聲明回應稱,特朗普政府的決定“非法”,并誓言要反擊。
挺諷刺的,說的好像不取消就能建起來似的,還想高鐵,老美的普通鐵路都不怎么維護了, 一年得多少事故?談論高鐵只能說是好高騖遠了。
當一個國家失去集體行動的能力時,再美好的藍圖也只能淪為檔案室里泛黃的紙張。美國的高鐵夢,就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起跑時雄心萬丈,跑到半途卻發現鞋帶散了、補給站撤了、觀眾也走光了。
加州高鐵項目就是這場馬拉松里最悲情的選手,跑了17年,燒掉160億美元,連起點的拱門都還沒跨過去。這么個搞法,再大的家業也不夠這幫人敗的。
特朗普這一刀砍下去,不是終結了一個項目,而是揭開了美國基建困局的膿瘡——這個國家已經失去了完成大型公共工程的肌肉記憶。
加州高鐵的聯邦撥款,原本占整體資金的四分之一,現在被抽走40億美元,相當于突然拆掉了最底層的承重塊。
州政府嘴上說著要獨自扛起大旗,但每年10億美元的投入在1280億美元的總預算面前,就像是拿著水槍去滅森林大火。
更諷刺的是,那些已經建成的橋梁和路基,現在就孤零零地矗立在加州中央谷地丟人現眼。
民主黨和共和黨就像兩個爭奪玩具的孩子,奧巴馬時期給錢,特朗普上臺就撤資,拜登又恢復部分撥款,現在特朗普再次舉起斧頭。
這種政策搖擺讓工程團隊陷入惡性循環:資金不確定導致停工,復工后成本暴漲,超支又引發新一輪資金危機。
征地問題和環保審查更是讓項目雪上加霜,十個獨立路段需要分別做環境影響評估,環保組織的訴訟多得能裝訂成百科全書。
成本失控已經成了這個項目的標志性特征。最初預算330億美元,現在漲到1280億,是京滬高鐵造價的三倍多。
最離譜的是那段488米的高架橋,花了10億美元,這價錢夠在中國建30公里高鐵。資金濫用的情況觸目驚心,15%的預算沒用在鋼軌上,而是流進了律師和咨詢顧問的口袋。
納稅人的錢像倒進了無底洞,連個響都聽不見。資本的貪婪真的是無底洞,現在覺得前輩們對資本主義的認知,簡直能跪地膜拜。并且這就是美國,停了也就完事了,不會有任何后續追責,大家一起分錢其樂融融。
美國制造業外遷,導致本土連像樣的高鐵信號系統都造不出來,聯邦規定政府項目必須用國產材料,但美國的鋼鐵產能只有中國的二十分之一。
采購合同簽了又撕,撕了又簽,承包商換了一茬又一茬。這種產業鏈的斷層不是靠砸錢就能立刻修復的,需要整個工業體系的轉型升級。
最新的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加州選民已經對這個項目失去耐心,只有28%的人還相信它能完工。普通老百姓從青年等到中年,高鐵還是個傳說。
當中國人已經坐著復興號穿梭于城市之間時,美國人還在為要不要建第一條真正的高鐵吵得面紅耳赤。這種心理落差,比任何預算超支都更具破壞性。
除此之外,利益集團的阻撓無處不在。石油巨頭擔心高鐵會減少汽油消耗,航空公司害怕分流短途航線客源,傳統鐵路公司則通過法律手段取消新高鐵的優先通行權。
這些既得利益者像一群看不見的手,在暗處不斷給項目使絆子。在資本利益面前,公共利益往往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有些夢想注定要經歷漫長的陣痛,而有些陣痛,可能永遠等不來夢想成真的那一刻。加州高鐵的困境,折射出的是美國國家治理能力的深層危機。
當中國用十年建成四萬八千公里高鐵網時,美國連一條像樣的線路都拿不出來。這不是技術問題,不是資金問題,而是制度問題——私有產權絕對化撕裂公共利益,聯邦制導致權力碎片化,資本集團扼殺長遠規劃。
荒野中孤立的橋墩,成了這個時代最諷刺的紀念碑。
美國人想建成高鐵為什么這么難?因為在現在的這個國家,讓不同利益群體達成共識,比把火箭送上火星還難。
最后,這項目會不會徹底黃掉?從技術上講還有轉圜余地。
州政府可以硬著頭皮繼續推進縮水版的中央谷地段,但連接洛杉磯和舊金山的原計劃基本已經宣告死亡。
更可能的情況是,這個項目會變成政治足球,在兩黨之間踢來踢去,直到所有人都忘記它最初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