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海口7月18日電 (劉楊)為助力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通全省綠色生活發展“大循環”,近日,《海南省深化推進“無廢島”建設工作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提出十大重點任務、32項具體措施,明確梯次推進“無廢島”建設,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推動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為美麗海南建設筑牢生態基底。
《方案》提出建設“無廢島”,是指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旨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為實現這一目標,《方案》堅持創新機制與全民行動并重,針對不同領域分區施策、精準發力,并聚焦關鍵領域實施全鏈條管理。
在具體實施上,《方案》設定了清晰路徑并采取‘示范引領、梯次推進’策略。到2030年,海口、三亞、三沙、儋州4個地級市及昌江黎族自治縣將率先達到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要求,發揮標桿作用;其余市縣則分領域、分類別協同推進,最終構建起覆蓋全島的“無廢島”建設格局。核心目標包括全省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持續下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物等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危險廢物填埋占比實現穩中有降,形成一批具有海南特色亮點的實踐樣板。
《方案》涵蓋強化頂層設計、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強化建筑垃圾全鏈管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完善農林固體廢物收儲、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防范化解環境風險隱患、建立健全監管體制機制、實施“無廢”全民行動等方面。
在生活領域,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動旅游、餐飲、會展等服務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用郵、“光盤行動”,引導消費者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屋(亭)全面覆蓋,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強化綠色分揀中心規劃布局落實,推進低值再生資源應收盡收。到2030年,營業網點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覆蓋率超過95%、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5%等。
在建筑領域,推進建筑行業源頭減量。大力發展適合熱帶海島氣候的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推廣裝配式裝修;全面落實工程施工單位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及報備制度;持續開展工程項目建筑垃圾減量行動等,構建從源頭減量到資源化產品的全鏈條管理體系。到2030年,全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85%。
在再生資源回收領域,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與廢舊物資回收“兩網融合”,促進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加快再生資源三級回收體系建設,發展“互聯網+”回收、“以車代庫”流動回收等創新模式;發展二手商品第三方評估機構,跟蹤廢舊家電家具流向;健全公共機構廢舊商品統一回收及平臺建設,通過“公物倉”以置換、調撥等方式促進辦公設備、辦公家具等循環使用。到2030年,再生資源三級回收網絡建立健全,回收量較2025年增長15%。
《方案》強調強化數字賦能,計劃建立省市縣聯動、部門多跨協同、企業社會融入的“無廢島”智慧監管平臺,實現固廢全流程追蹤。同時,將廣泛開展“無廢細胞”建設(如無廢工廠、無廢景區等),到2030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深化“無廢”理念宣傳,并結合海南旅游特色,將其納入旅游行業標準化宣貫體系,擴大社會影響力。國際合作方面,海南將主動對接國際規則,在循環經濟、塑料污染治理等領域深化交流。
為確保藍圖落地,《方案》還明確,依托海南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動“無廢島”建設。在用地、資金、信息等方面提供堅實保障,并建立目標責任制和動態評價體系。各市縣明確責任清單、細化目標任務,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這套環環相扣的保障體系,為海南全域邁向“無廢島”、擘畫綠色未來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