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到實處,鍛造一支真正能“滅火”“解疙瘩”的調解鐵軍?近日,一場以“實戰練兵強技能,精準調解促和諧”為主題的工會情景式模擬調解大比武活動順利舉辦。本次活動由呈貢區雨花街道工會聯合會牽頭,聯合區總工會、區司法局、區婦聯及雨花派出所創新舉辦情景式模擬調解大比武。這場“沉浸式”實戰演練,將調解課堂搬到“賽場”,把理論轉化為化解矛盾的硬實力,全面提升工會調解隊伍化解勞動糾紛的專業能力。
調解尖兵對決“臨時變量”考驗真功夫
比武以“貼近實戰、突出實效”為原則,創新設置三組不同身份角色。示范組展示標準調解流程,樹立專業標桿;模擬組高還原度演繹各類矛盾案例,讓觀眾身臨其境;競賽組在“雙盲”對抗基礎上,實時應對主持人隨機插入的“臨時變量”(突發狀況、矛盾升級點),生動展現調解員臨場應變與危機化解能力。
比賽過程精彩紛呈,參賽人員的真實演繹讓觀眾會心共鳴,“臨時變量”瞬間激化矛盾,真實再現了基層調處過程,現場觀察員和觀眾得以直觀學習調解技巧,深刻體會矛盾化解的復雜性。例如,榮獲多個獎項的明潭社區調解員代表張慶林,其調解過程既標準又溫情,語言共情有力,現場普法精準到位。他提出的一個責任劃分方案——“物業30%、店家10%、施工方60%”,更讓全場觀眾深切感受到調解員的專業素養和果斷決策力。
“原汁原味”案例 演繹基層百態糾紛
本次大比武精心設計10個多元化模擬場景,聚焦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物業矛盾、勞資爭議等基層常見熱點難點問題。每個場景均配備詳細矛盾焦點、人物關系及隱藏沖突線索,確保選手深度融入真實調解情境。競賽案例中的《茶商與物業“積恨已深”,社區調解“破冰”》《吸血岳父》《大錘小錘共揮,破一紙撫養權判決書背后的“親情冰”》等案例,均源自街道真實調解案例。
案例《怒拳的回聲,調和的回響——“和合驛站”為暴力畫上“休止符”》圍繞離異夫妻激烈的探視權與撫養費糾紛,現場設計了包括情緒失控、言語辱罵甚至模擬肢體沖突在內的多重突發矛盾。面對一觸即發的暴力升級,參賽選手臨危不亂,運用情緒疏導、共情傾聽、法律釋明等技巧層層拆解積怨。最終,成功引導雙方從“拳腳相向”轉向理性對話,并就探視達成初步共識,生動展現了調解員化干戈為玉帛的關鍵作用。像“不愿妻子做‘老好人’的丈夫突然闖入”“調解中新暴露的漏水糾紛”等巧妙設計,極大增強了比賽的真實性和挑戰性。
以賽強兵 培育治理生力軍
活動采取“以賽代訓、訓賽結合”模式,賽前,組織專題培訓,邀請人力資源專家解讀最新法規,調解能手分享實戰經驗,開展示范教學。比賽時,邀請群眾擔任觀察員,要求參賽選手“調前普法、調中明法、調后析法”,既是比賽現場又是普法活動。賽中,由區委政法委、區總工會、街道司法所、轄區派出所、街道平安法治辦及優秀調解員組成專業評委團,從調解思路、溝通技巧、法律適用等維度進行現場打分與精準指導,針對選手暴露的情緒疏導不足、法條引用錯誤等問題,進行一對一精準指導。賽后,工會還整理了優秀調解方案,匯編形成《情景式模擬調解案例匯編》,并計劃通過“導師帶徒”“案例復盤會”等形式,將比武成果轉化為常態化培訓資源。
此次活動不僅評選出“金牌調解員”5名、“優秀調解員”5名、“模范調解員”6名,以及由群眾觀察員和評委共同選出的“最佳調解員”“最佳團隊”“最佳案例”“最佳人氣獎”等多個獎項,更通過“以賽代訓”的方式,讓工會調解員在實戰中熟悉法律條文、精進溝通技巧,為高效化解勞動糾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筑牢基礎。
來 源:呈貢區總工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