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山東艦在執行遠海實戰訓練任務時,突遇外機抵近滋擾。面對緊張態勢,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官兵以最快速度保障戰機緊急升空,成功驅離目標。
起降保障中隊保障戰機緊急升空
驅離目標
海軍山東艦 李燦:當時我突然聽到了空空構型殲-15飛機兩架的廣播,一路小跑去待命位置就位。那時我非常緊張,但是心里一直想更快更好保障艦載機升空。
海軍山東艦 任弛:我們保障的每個環節都要求做到分秒不差、精準無誤,才能確保我們的戰機在最短的時間內掛彈升空,從而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
練就過硬本領
擎“飛鯊”礪劍海天
在波濤洶涌的深藍之上,航母的鋼鐵甲板被稱作“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起降保障中隊是戰場上托舉“飛鯊”騰飛、守護戰鷹歸巢的核心力量。每一次成功完成任務,每一次艦載機的轟鳴起飛與精準著艦,背后都凝聚著中隊官兵的智慧與汗水。
快一秒,勝算就多一分。艦載機出動效率,是航母戰斗力的生命線。為了將放飛時間壓縮到極致,起降保障中隊放飛小組歷經數千次嚴苛演練,每一個站位、每一條路線、每一個手勢,都化為精準的肌肉記憶。
海軍山東艦 周小勇:主要從數據、流程、動作細節等各個方面去抓,目的就是為了提升艦載機的放飛效率。快,能出戰斗力,作戰狀態下我們早一秒放飛艦載機,就意味著我們早一秒抓住制勝的先機。
接收到信號后,中隊官兵于皞盛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按下紅色按鈕,放下止動輪擋,這是放飛艦載機的最后一步,也是安全保障艦載機放飛的重要一環。
海軍山東艦 于皞盛:每天早上我們都會進行手勢訓練,提高我們的默契程度,也可以讓我們形成較強的肌肉記憶,除此之外我們還經常進行起飛流程的訓練,隨機給我們出一些特情。每當起飛助理做出放飛手勢時,我們打開保護蓋按下釋放按鈕的那一瞬間,都會覺得特別有儀式感。因為艦載機好比一把利箭,而我們就是射出這把利箭的人。
加速,并不是一味地快,還是對風險的零容忍。日復一日與“飛鯊”相伴,官兵們練就了洞悉戰鷹“脾性”的火眼金睛。一次任務中,曾文輝在戰機轟鳴、蓄勢待發的最后一刻,敏銳捕捉到一絲異響,果斷叫停起飛。事后檢查,戰機果然存在潛在故障。
海軍山東艦 曾文輝:起飛助理員最大的職責就是在甲板起飛過程中掌控好起飛的節奏,高效、安全地完成放飛任務。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完成了安全的把關,確保了戰友生命和國家財產的安全。
放飛時爭分奪秒,回收時則需萬無一失。艦載機著艦如同“刀尖起舞”,夜間回收更是險上加險。戰機轟鳴著艦,尾鉤掛索瞬間,回收小組郝振山與戰友便打開頭燈疾速跑位,檢查尾鉤著力點、甲板滑輪、阻攔索狀態……每一秒都在與風險無聲較量。
海軍山東艦 郝振山:夜間著艦由于能見度很差,需要我們膽大心細。當艦載機一著艦時,我們要立馬沖上去檢查阻攔索,確認是完好的,確保它能夠立即接收下一架戰機。這根索我們叫它“生命之索”,一頭系著國之重器,一頭系著戰友生命,我們就是這根索的守護者。
千錘百煉,鑄就驚人的“航母保障速度”:
- 更換滑輪組索的時間,從最初需廠家協助耗時2天,縮短到中隊獨立操作僅需以小時計;
- 戰機起飛輔助裝置的更換,更是從按小時計壓縮到按分鐘計。
累計保障近萬架次戰機安全著艦,甲板上每一個由戰機尾鉤劃出的巨大“V”字,都是鐫刻在官兵心中的勝利勛章。
從近海到遠洋
山東艦航跡不斷延伸
從晝間到暗夜,從近海保障到遠洋高強度戰斗出動,入列以來,山東艦礪兵西太、轉戰南海、礪劍臺海,官兵們的每一次突破都標志著保障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支撐著山東艦向戰而行的航跡不斷延伸。
- 2020年12月,山東艦穿越臺海、跨區機動;
- 2021年5月,前出南海;
- 2023年4月,東出西太,參加“聯合利劍”演習;
- 2024年10月、2025年6月,遼寧艦、山東艦編隊相繼開展雙航母編隊演練,中國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進入全新階段。

海軍山東艦 曾文輝:航母航跡所至,我們使命必達,我們將繼續扎根甲板,深耕保障,呵護好每一架戰鷹,精準調度好每一次起降,用我們過硬的崗位本領守護好萬里海疆。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